————道德经与孩童生长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道德经 . 第三十三章》
胜过别人的是有力,胜过自己是强大。懂得知足的是富有,坚强力行的是有志。
本章老子在探索了“知人者智与自知者明”的关系后,继续阐述他的人生修养观。老子认为,相对于战胜别人,人的内心有三种可贵的力量更需要修习,即战胜自己的自强不息,懂得知足的内心富有,天道酬勤的坚定志向。
生命里真正的强者是成为自己的主人,为自己负责首先是面对真实的自己,表里如一真实透明的生活。即使遭遇困境,这份面对内心的力量,往往是战胜自己的第一步。
因乌台诗案,被贬谪到黄州的苏东坡,正经历其人生第一次低谷。他在《卜算子》一词中真切的表达出他那一刻的凄凉心境,“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初到黄州这一晚,苏学士注定是漏尽夜深孤枕难眠,与其强颜欢笑强作镇定,不如卸下学者的伪装,放下对情绪的掩饰,和内心的真实做一次对话。当诗人在面对人生的“缺月与疏桐”,在亲近心境的“有恨和缥缈”,在拥抱当下的“幽人与孤鸿”时,就已经是对过往有了接纳,于内心生了和解。
接纳了现实人生那残缺的真相后,自会生长出一份“自胜者强”的清明,人因而会心安而知足,因知足才内心充盈而富有。在另外一首词《定风波》中,苏轼接着说,“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不管是屡遭流放的境遇,还是岭南艰苦的生活,期间滋味好与不好,其实完全取决于个人内心的是否“强大与富足”,勇于面对懂得知足,哪怕历尽沧桑,哪怕谴以世俗,仍有那散发着梅香的微笑,只因为“此心安处是吾乡”。
东坡那份内心清明的富足,只一个“安”字了得。说到底,是活出了真实的自己。当以自在本来样子面对人生,也就生长出“强行者有志”的内在力量。
苏轼在《晁错论》中说的好,“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此语与老子笔下的“强行者”不谋而合。其勤勉而行之,即天道酬勤,又坚强而力行,即拥有着“立大事者的坚韧不拔”之志。
“自胜而强,知足而富,强行而有志”,苏东坡可谓是老子本章人生修养理念的现实践行者了。在家庭教育过程中,本质启示我们,陪伴孩童面对真实的生活与自己,以修养自胜;放下苛求与奢欲关爱当下生活,以修养富足;追求梦想直面人生践行不止,以修养志向。
如若此,我们或许就可以与苏东坡跨越千载一起共勉,临在当下与家中孩童一路同行啦。
天下父母,与孩同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