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赵雷一首《成都》,热卷全国,而我却冷眼相待。我既然这么说,那我就该阐述我的逻辑。
01
一首歌既然选择一座城市作为表达对象,不管他是哪种音乐风格,他要抓取的意识触点(说白了就是大部分人所想的)实在过于宽泛。城市显然是人群思想载体最大且最亲近的单位。抓好了,能让这座城折叠进你怀里,没抓好,那就是你对我们的“尬唱”。
02
这首歌,词是词,曲是曲。像一盘未拌匀的凉菜,料与食材都不错,败在没拌匀,顶多夹两筷子,就撂那了。
03
有人听这首《成都》感触万千,连绵思绪与歌词此起彼伏的。但你试着把“成都”二字换成“郑州”“南京”“杭州”,把玉林,小酒馆等换成当地街道或知名场所,然后最初就在这些地域播放,依旧能让听者“夹两筷子”。
04
一首歌讲座城实数不易,往往有找寻城市灵感的歌都要从个体体验入手,而这体验,必须得跟这座城相关。比如:《北京一夜》,不管你爱与不爱,都是历史的尘埃。 再比如:《长安长安》,娘亲还守在城门外,妹妹在风雨中等待。
个体的体验与城市文化历史交织碰撞,以及裂变出的乡愁或理解,才是“城市”这类主题歌曲的“打底味道”。
当然这是赵雷个人的作品表达,带不带这个使命,与艺术创作有毛的关系。但这歌火了,全国都唱了。
成都自我营销的典范
成都本身就是全国城市里自我营销的典范。
他本身就该火,这是必然的。从2000年开始至今,这18年来,成都疯一般成长。城区人口增加约一倍。城区面积扩大近三倍。
从建设,旅游,消费,环境,包括“美女”“美食”“娱乐文化”等,每个环节,从官方到民间,从线上到线下,成都这几年做了一场非常成功的推广策略。
成都不具备北上广深的客观基础条件,深处内陆,却敢为天下之大不为。蜀道难的高速公路创举,打通川西的大动脉。灵活的就业政策。较低成本的生活环境。再以成都人开放的文化观念,孕育而生的就是他的活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