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努力奋斗,高效工作,但工作和生活,更多是长跑而非百米冲刺,高效工作必须配以科学休息!研究表明,人的意志力、注意力都是有限的,专注于一件事的时间只有那么多,高强度工作或学习一段,需要休息一会儿。就像健身,做一组深蹲,必须要休息一下,才能做下一组,不然不但达不到锻炼的效果,恐怕会受伤。
休息是以工作时间段内能精力充沛、注意力集中、办事高效,为标准的。以下两个是最有效的休息方式,需要不断修炼:
科学的睡觉
我们常为写完一篇文案、完成一个计划书,赶工熬夜。夜深人静的时候,没人打扰,非常高效。慢慢习惯这样的状态,除了早起变得困难,好像对健康也没有什么太大影响。还有人提出通过训练减少睡眠时间,更多投入工作。
能不能通过训练减少睡眠时间呢?目前科学研究认为,不能。
有极少数人天生睡眠比较少,但大多数人需要足够的睡眠。一个成年人在24小时周期内,正常睡眠时间应该7~9个小时。睡眠不足,导致思考停滞,反应变慢,效率降低。长期睡眠不足,会影响健康。
如果晚上睡眠时间不够,可以在中午补觉,时间在15—60分钟,也能起到很好的修复作用。
也有人说,因为各种原因,确实没有整块时间睡眠,研究表明,可以训练一段一段睡。李笑来年轻的时候,为节约时间,曾经训练自己一段一段睡。但这也是特殊情况。
神奇的冥想
最近几年冥想成为美国的大热,Google公司设立有冥想室,据说乔布斯生前也热衷于冥想。中国也有很多牛人推崇冥想。李笑来造了一个词叫“坐享”,也就是冥想练习。
冥想确实是很好的休息方式,对此解释得最明白的是万维钢老师,他认为冥想就是学会“停止思考”的技术,让大脑处于休息状态。现在很多人工作都很拼,一旦投入项目,那种停不下来的状态,有点无法自拔。时间一长,休息不好健康就受影响。用冥想来“关掉”你的思考引擎,休息的时候就不会把工作中的烦恼一直带着,实现自由切换的状态是不是很酷呢?
冥想起步很简单,找一个安静的地方坐好,就可以开始了。闭上眼睛,关注自己的呼吸,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个点上,比如放在人中(鼻子和嘴唇之间的部分),弄清自己是怎么走神的,发现走神就收回天马行空的念头,重新关注呼吸。保持这样的状态就已经开始冥想了。刚开始每天锻炼5分钟就行,慢慢适应以后,可以逐渐延长。
冥想能提升自控力,能集中注意力,能减轻压力,关键是让大脑能处理内在的干扰(冲动、担忧、恐惧)和外在的诱惑。就是大脑能监控大脑本身在思考什么,怎么思考。经过冥想训练,可以帮我们学会以一个旁观者的视角观察自己,能更好地控制自己的选择。
结语
除了上面两种休息方法,体育锻炼,和朋友聚会聊天、散步等也是不错的选择。大脑不是汽车,一次加满油就可以跑很久。也不是手机,充一次电可以管一天。
脑子休息的时间间隔,虽然因人而异,但是高强度的脑力活动也不能超过2小时,一段时间小休息一下好过长时间工作之后,长时间休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