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是任何一个想要打开相机的时刻。
美是电影院漆黑中他轻轻碰到了她的肩膀。
美是“这版方案我们OK”。
美是说好最后一杯但为了再多坐一会儿又忍不住倒满的酒。
美是老板的反义词……
一篇由150句清新文字组成的文章《红了!》在微信公众号里拿到400w+的成绩,“火了”!
罗胖罗振宇老师在跨年演讲中特别想致敬的以“微雕”代表的一些关键词也“红了”!
关键词:“微雕”
“红了!”“GQ实验室”每年仅有350篇以上的10w+的公众号,创造了年收入高达上亿的伟大奇迹。
《智族GQ》杂志编辑总监刘冲揭开奇迹背后的密码“微雕”,乍听有些匪夷所思,仔细想想又在情理之中。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在‘内卷’的尽头,请试试‘微雕’。”“微调”这个思路启发我棒喝自己:“卓越厉害的人物尚如此努力,你有什么资格抱怨自己辛苦?”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无论是打磨公开课、参加教学评比等提高专业发展能力也好,亦或进行班级文化建设、开展班队会活动提升班级管理也罢,更不用说想写出高质量的作品,塑造文化品牌,再重要、再琐碎的事情经得起强迫性持续地“微雕”?
“微雕”如水,正如泰戈尔的诗句,不是锤的打击,而是水的载歌载舞,才使鹅卵石臻于完美。
关键词二:“听诊器”
不仅干好工作做成事情需要“微雕”,搞好人际关系更离不开“微雕”的艺术。细微之处见精神。在炎热的夏天,病人看到内科医生使用听诊器前,先用手“焐一下”按在自己的胸口上,这个细微的动作定会有所触动。温暖与信任涌上心头病人就更容易配合治疗。
看似没有什么技术含量的听诊器是医生和病人之间重要的接触媒介。说到底,听诊器的本质不只是一个诊疗手段,它更是一个触点。
“所有的良好关系都建立在信任上,所有的信任都建立在真实触点上。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找到你的触点,找到你的‘听诊器’。”罗老师感慨道。
自己的投入度是惟一的变量。
这个故事令我灵光一闪:线上教学这么长时间,马上迎来寒假,我与学生及家长加强沟通的“听诊器”是什么?
除了钉钉视频讲课、批改反馈作业,召开线上家长会,转发各种通知等老生常谈的手段之外,我可以寻找到更多的“听诊”更丰富多元的出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