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是从小听着流行音乐,喝着可乐长大,还是看大片,品洋酒,有了一定的生活阅历,便会想着如果把自己的生活雅起来。
或是桌子上放一盆景,品咂一把紫砂壶里流出来的茶汤,或是屋子里摆放一个古家俱,表面上是为生活增添一份雅性,实则是刻在骨子里的中国基因的表现。
中国文化,中国基因,中国情结,这是中国人绕不开的话题。
世界上从来没有哪一个国家生生不息,文化源源久长如中国。
历史上五百多个皇帝,二十多个王朝,都是中国的不同时段,哪了个朝代亡了,并不代表这个国家,而只是这个国家的一段时期,这也很中国特色。
历史上,也没有哪一个朝代对外直接称中国,他们都是中国这个广义国家的不同时期。
甲午中日战争的官方文件上其实写的是甲午清日条约,也就是说中国这个概念一只是中国人心中的真正意义上的国家,他是永存的,只要地球在。
而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对她的爱也表现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有的喜欢修复古家具,有些人家把祖上传下来的家具一直沿袭使用,这些年代久远的家具仍然有着先人的使痕迹,在后人的传承下,继续发挥着作用,在这些有着历史记忆的老物件旁边,每天守着,一天天光阴逝去,口味着时光的安宁。
西安的一个收藏家喜欢收藏唐三彩,他把一生的积蓄都用来购买这些破碎瓷片,几乎是别人要什么价钱,他就给什么价钱,有的的两千万买来一堆残片,因为这些珍贵而古老的艺术品很少有完整的,有的碎片也是散落在各地。他把这些碎片买来后,还要把他们贴起来。
这里有着很多神奇的机缘,有时候也是可遇不可求。
后来,在他的努力下,建立了一个博物馆,为文化传承作出了非常有意义的贡献。
苏州有一位园林爱好者,也是把自己做生意赚来的钱全部用来打造一片园林,在不到一亩的地方亲手打造着自己的理想家园。
温州一位而立之年的青年,有着不一样的冒险精神,他曾经是一位攀岩爱好者,在征服了一座座险峰时,他的爱好突然变化,正逢温州正大面积拆迁,他便开始跟着拆迁队收集各种石条,雕刻,把这些有着独特文化语言的物件集中起来,建立了自己的展览厅。
另外,也有收集当地家具、瓷器等,都是全力以赴,完全投入到这份爱好事业中。
这些人有以下共同特质。
一是有一定的经济实力。
这是基础,他们早早地进行了财富积累,然而他们并没有把这巨额财富用在更多所谓现代物质享受上。
二是对中国文化的认同,体内的中国元素被激活,自身修养也逐渐提升。
这些人本身的修养是很高的,精神境界自然也高人一等,要不然,他们也不会把自己的精神寄托在这些文体享受上,他们做了很有意义的事情,既满足了自己的精神需求,也为文化保护与传承做出了贡献。
三是爱好与专注。
这种爱是真爱,也只有真爱才可能全力以赴去保护这些文体物件。他们不仅一般意义上的古董,更是承载了他们对中国文化的独特理解与感受,寄托了他们的精神品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