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混在一大堆书里买回来的一本小书,《一个人的好天气》。购买理由大概是获得了某些奖项,看起来薄薄的,聊作打发时间之用。
放了很长时间才打开,一节课的时间看完。写了一篇小小的文。
我之前从未注意到这本书的这几个字“飞特族青春自白”。
飞特族,意指以正式职员以外(打工、兼职等)的身份,来维持生计的人。
在现在的形势下,就是“不务正业”,“游手好闲”,和没有保障的无安全感。
"飞特族"广泛流行于"朝九晚九"的"工作狂"国家日本。频繁更换工作是"飞特族"的常态,工作之后的休息才是更精彩的生活内容。在他们看来,工作和上班并不是一码事儿,不同的短期"上班"仅仅是他们赚取生活成本途径,而与事业无关。
日本官方对“飞特族”的定义就是:年龄在15至34岁之间,没有固定职业、从事非全日临时性工作的年轻人。“飞特族”往往只在需要钱的时候去挣钱,从事的是一些弹性很大的短期工作。钱挣够了,就休息,或出门旅游,或在家赋闲。
《一个人的好天气》中讲的是:
高中毕业的少女知寿只身来到东京投靠远房亲戚吟子——一个寡居多年的老太婆。
知寿不想继续上学,只想打发日子般地打工,对她来说生活唯一目标就是把日子过下去。
当然,她对自己也有个要求,就是存钱存到一百万日元。
“我存钱并没有什么具体目的,对我而言,最有现实意义的目标,就是存款一百万这个具体的数字。”
父母离异,和知寿一直生活在一起的母亲终归也要有自己的生活;
对于知寿来说,继父以及母亲离开后的生活,都是难以克服的哀伤。
高中毕业,没有合适稳定的工作,没有一个明亮的前程,一个不咸不淡的男朋友一开始看上去就可有可无,身边没有聊得来的朋友,更没有关心她的骨肉亲人。
不想长大,不愿担负责任,无法独立,害怕走出去看这个世界,但又不知这种恐惧从何而来。
这就是知寿的日子。
又一个春天到了。
知寿成了正式职员,也开始注意起自己的着装。
这样看来,知寿实在算不上是真正的“现代飞特族”,只是一个任性的孩子,不愿意长大不愿意承担责任应对风浪。
并且知寿最后还是去了传统公司,做了正式员工。因为可以有稳定的薪水,住所,和能够为将来提供各种保障的系统。
而这些,都是在体制外的个人所不能享有的。
什么样的人想做飞特族。
飞特族的最大特性之一——自由。
多么令人欢呼雀跃的字眼!
自由,没有约束,没有管教,爱怎么样就怎么做,为我所有为所欲为。
人的自由应该包括有做自己喜欢的人的只有,也应该包括有不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的自由。
现在的年轻人崇尚自由,喜欢随意,轻松,新鲜,更喜欢个性。这些喜欢,不仅仅体现在日常的生活中,同样还体现在职场这个舞台上。
如今,他们又不求长久性的“正当职业”,追求自主空间,不希望受“朝九晚五”的工作拘束,他们为生活而工作,却从不为挣钱生活着。这一切,都在他们的随性中变换自如,自由的理念在他们身上得到充分发挥和利用。
我从所有的思考中得出的最终结论是:我从来都不可能适应一个普通人的生活。
因为在普通人的社会中,任何人和事都被紧紧地约束在义务和责任之上。而我生性就不喜欢任何约束,也不喜欢依附于别人。但是,只要是一个想要与他人很好地相处的人,就不得不为了顺从他人而约束自己。 ——卢梭
这是卢梭的自陈。
他选择了不融入普通人的社会,不愿意为了别人约束自己的天性,做到了做了自己喜欢的事,也做到了没有去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
我最讨厌的事情就是受限制,最讨厌的人就是满口大话,站在所谓的高度对别人的人生评头论足。可是又期待着能完全臣服于对方,以足够的力量牵着我走。
某些东西不会适合我,好在现在已经有足够多的选择和其背后的包容性、时代性。能够去做到兼顾。
预言从来不是空话,好的预言都是有发展规律,是滴啊最终会发展到这一步来。“飞特族”最好并没有让你盲目乐观,开始漫无目的地憧憬自由工作的未来生活。但自由职业者的逐渐增多的确是不容忽视的现实。
据中华英才网今年上半年的一份调查显示:自由职业的职业分布已然不仅仅是自由撰稿人、平面设计师和艺术家了,计算机网络、写作翻译、文秘、市场营销、广告策划、企业管理咨询、资本运作、融资代理等新兴自由职业者也都涌现出自由职业的就业方式。
所以,不妨为实现自由工作的梦想先攒点本钱。本钱就是你能在毕业后成为其中一份子的可能性。
其实所有的“飞特族”最不担心的一件事就是“丢工作”。
不工作不等于啃老本,老本可能来自于父母的积蓄,也可能是自己拼死累活积攒下来的存款。
首先是不断有收入。不是按月发放的固定工资加上年关双倍的奖金,我能有这个能力让自己有收入来源。
什么是工作。
传统的工作和现代工作。
现在的职业市场趋势是永久性职业减少。少数人能拥有“永久性”的工作,而从事计时、计件或临时性职业的人会越来越多。
按项目,按工作量,按质量去计量劳动价值,而不是按时间,以工龄去考量。
工作的意义在于获得劳动报酬和实现人生价值——这是政治书上给的定义。
那么,你能够在其他方式中去获得生存资本,实现价值这件事情又从何得来呢?
他们夸赞工作的美好愿景:抛开赚钱糊口这一原因后——
1、工作会让你和整个社会联系起来,没有工作的人会逐步和社会脱节,这样很可怕;
2、工作会让你充实起来,尤其是在失恋的时候,忙碌中忘却操蛋的生活和操蛋的感情;
3、工作能让你认识各色人等,你可以通过和他们的接触去发掘他们的真实一面,结识一群狐朋狗友,或结下很多梁子;
4、工作会让你学习新的东西,让你的生活不再一陈不变。
只有工作这一个方式可以做到吗?
没有什么工作是有意义的,人类社会都只是一个泡沫。
教育的目的不只是知识,还有更多的思维方式,行事方法,素养高度。
工作的目的不只是薪酬,社会保障越来越健全完善,你想做乞讨者国家养你一生。可是你要得到的不该只是被填满。
《奇葩说》有个辩题是生活该不该被工作填满。
你的生活被工作填满了,那其他的东西怎么办,有一天你失去了工作,你的一天、两天、每天怎么走下去。
历史潮流是不断推进的,这个社会会不断变化,无论你做什么你都会造成影响,改变这个世界,哪怕只是一点点。
帮助人们找到自己真正渴望的目标,埋下一个迎接时代变革的种子。
有人会说我不管未来怎样,努力做好今天就可以了。这是一个无智之举,伪命题,就好比你下棋只看现在不计算将来的步骤一样。 人不可以不展望未来,不可以不对未来有期待的预测。
什么样的人能做飞特族。
每次看别人的生活总是踮脚仰望,这也是自己一直想要的诗和远方啊,但自己的仅在心里想了想,别人的不仅想了还实现了。像我类终究是不敢于行动的人注定只能艳羡别人的诗意生活。
我即我的魔障。
《一条》今天发的内容是《一朵》的创始人陈茹萍,和她的丈夫在福建邵安的森林里搭建了一个300㎡的铁皮房。
小夫妻逃离大城市,仅花6万块,在森林造了300㎡的家
陈茹萍从中央美院毕业后,认识了做程序员的黑土先生。在一起三个月之后领证了,发现两人的工作其实都能在家里完成,那就在乡下造一个家吧,比呆在城市好。
于是就造了一个包括院子有三百平米的家。自己设计,自己做木工,自己往里面填补植物。就像住在森林里。
这样的生活有多少人歆羡。
正如海明威在真实的高贵里面所说:
我始终相信,开始在内心生活得更严肃的人,也会在外表上开始生活得更朴素。
在一个奢华浪费的年代,我希望能向世界表明,人类真正需要的东西是非常微少的。
什么样的人可以成为“现代飞特族”。
之所以加上现代两个字,是时代发生了改变。不再是“打游击”似的东拆西补,等到过不下去了,和知寿一样,还是踏入了体制之中,走了自己不想走的路。
■必须具备"一技之长"。互联网让工作扁平化,如果你的节点不能创造独一无
二的价值,你将被另一个自由工作者代替。
■有一定的经济头脑。至少要懂得如何计算投入产出比,这有利于你寻找到更有价值的"生意"。
■管理能力。你只有一个雇员,就是你自己,管理自己是创造效率的唯一办法。
■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没有人际关系的烦恼,同时也需要面对一个人扛的孤单。
■懂得维护平衡。不会因为在家工作而导致生活秩序大乱,这违背了自由工作的良好初衷。
■丰富的人脉。他们会给你带来生意,或者重返工作的出路。
■储蓄精神。备出三个月的生活费,以便在生意淡季时生活无忧,或者在打算辞职游玩的时候心里有底。
家庭办公式的权责分明,总会成为资源整合的最优选择。
然后你要过什么样的生活。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人生自由好时节。
我们一直被安排,被安排上补习班考高分,上特长班辅助考高分,考高分上好大学,好大学读完找稳定的工作。
一直是没有主动寻求主动自主安排。
全球一体化的今天,全球尤其是中国是不缺乏人才的。但是一个相对和平和自由的世界,是很容易让人徘徊和迷茫的。
因为缺乏信仰,自己的价值观,世界观很容易于时代脱节。更多的人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而努力,为什么而奋斗。 或者他们可以说出一些短期的目标,但是达到后又会开始迷茫。
有独立自我的人,能主动安排自己的生活。
一直以来被安排被牵着走的人,在拥有了大把的自由闲暇时间之后,处理这些时间成了棘手的首要问题。
1 有自己的爱好;
2 有自己的朋友;
3 有自己的生活节奏;
4 有自己的人生理念和追求。
远离城市的生活方式越来越多,等我毕业之后也想着去生活工作的城市郊区租一块地,盖一个集装箱房,在院子里弄一块地种植花草与蔬菜,多花一点时间跟自己的父母在一起,陪他们一起生活,而不是过去那种只为了工作而生活的生活。
我觉得只有享受生活的乐趣才是真的生活,能够体会亲情、友情、爱情的生活方式才是真的活过。
就像当年自称"SOHO"的人可以自我炫耀一番一样,抱有这样生活态度的人,也终于可以给自己贴上"飞特"的新标签——这是个所有人都在寻找新标签的时代。
我上大学就是为了不工作的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