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猗嗟》是《诗经·国风·齐风》中的第十一首诗。是对一个才貌双全的男子做出的热情赞美。研究者认为是明褒暗贬,讽刺鲁庄公空有一副好皮囊,一身好本事,却不能用礼法约束自己的母亲,有失人子之道。
喜欢吃瓜的齐国人议论完美女又来议论帅哥了,因为,齐国迎来了一个春秋第一大帅哥-文姜的儿子鲁庄公。
文姜和齐襄公在齐鲁边境频繁相会,被人说三道四,二人好像并不在乎。齐老大痴迷文姜,后宫愣是不娶正妻。还真是皇上不急太监急,那些好管闲事的大臣们不愿意了,纷纷上书齐襄公,要他早早娶回君夫人,也好有人管理后宫。
齐襄公被逼无奈,只好认真思考自己的人生大事:我齐乃大国,谁家的女儿能配上我财大气粗、英武神明?也只有周王室的闺女了,尽管王室衰败,但毕竟是周王朝的老大,面子还是有的。于是,他向周王室请婚,求娶周庄王的妹妹。
王室结婚,礼仪多多,需有同性公侯来主持。思来想去,主持婚礼的任务就落在了同为姬姓的鲁庄公头上。
鲁庄公是谁?文姜的儿子,齐襄公的外甥,也就是说鲁庄公要为杀父仇人、妈妈的奸夫、自己的亲舅舅主持婚礼,你说尴尬不尴尬。
鲁庄公已由一个懵懂少年成长为文武双全的翩翩青年,能否同意,他舅舅齐襄公很有顾虑,不过,齐老大有权有势,总有办法解决。一方面,派他妈文姜出面劝说;另一方面,邀请鲁庄公和他一起讨伐卫国,打不打装个样子就行,打赢之后,他将战利品全部送给鲁庄公。年轻的鲁庄公顿时觉得舅舅待自己不薄,什么杀父之仇,什么母亲通奸,统统抛到脑后。
好啦,齐襄公结婚,他外甥鲁庄公要来主持婚礼,齐国的吃瓜群众又有热闹可看了。
那个时代的公侯婚礼是举国同庆的,要搞一系列的文体活动,唱歌跳舞,骑马射箭,所有的王公贵族都可以参加,因此,齐国人民的福利来了,有了一睹鲁庄公风采的机会。
这一睹不要紧,全都迷三倒四,赞不绝口。
小伙子结实强壮,健美颀长,眉清目秀,面容温润,气质出众,风流俊雅,朝气蓬勃,英气逼人,下马能文,上马能武,尤其是射箭,嗖嗖嗖嗖四箭连发,皆正中靶心,可谓箭无虚发,百发百中。乖乖嘞,真不愧是我齐国的好外甥!
这样才华出众,文武双全的青年才俊,本该是国家的栋梁,保家卫国,外御敌辱,才能物尽其用,人尽其才,可是,呵呵,有仇不报、连自己的老娘都约束不了,还跑来为奸夫主持婚礼,你算什么好儿郎啊!
得,夸着夸着拐了弯,还编成歌儿到处传唱:
猗嗟(yījiē)昌兮,颀而长兮。抑若扬兮,美目扬兮。
巧趋跄(qiāng)兮,射则臧(zāng)兮。猗嗟名兮,美目清兮。
仪既成兮,终日射侯(hóu)。不出正兮。展我甥兮!
猗嗟娈兮,清扬婉兮。舞则选兮,射则贯兮。四矢反兮,以御乱兮。
猗(yī)嗟:赞叹声。
昌:美好的样子。
抑(yì):同“懿”,美好。
跄(qiāng):步有节奏,摇曳生姿。
臧(zāng):好,善。
名:借为“明”,面色明净。
射侯:射靶。正:靶心。
展:诚然,真是。
选:才华出众。
四矢反兮:四箭射中一个地方。
御乱:防御战乱。
翻译成白话文:
这人长得真漂亮,身材高大又颀长。前额方正容颜好,双目有神多明亮。进退奔走动作巧,射技实在太精良。
这人长得真精神,眼睛美丽又清明。一切仪式已完成,终日射靶不曾停。箭无虚发中靶心,真是齐国好外甥。
这人长得真英俊,眉清目秀闪柔光。舞姿端正节奏强,箭出穿靶不空放。四箭同中靶中央,抵御外患有力量!
写在题后:
无论褒贬,诗中的“美目扬兮”、“美目清兮”、“清扬婉兮”,这样婉约的词汇为我们刻画了一个活生生的男性美,当然,“巧趋跄兮”、“仪既成兮,终日射侯”,也表现了内在美。
总之,那个时代,胡子拉碴、吊儿郎当、大腹便便,肯定不算美;身材颀长、眉清目秀,风流俊雅才是真男神。
美的标准,几千年来,好像变化不太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