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互联网产品思考产品经理@IT·互联网
【产品】张小龙-微信十年产品思考

【产品】张小龙-微信十年产品思考

作者: 小糊涂涂涂 | 来源:发表于2021-02-17 16:57 被阅读0次

    每年的微信公开课可以说是互联网人的盛宴,尤其今年恰逢微信十周年,龙哥在会上分享了微信十年背后的产品思考,非常值得研读学习。

    本文对此进行了重点内容总结、输出,并在文后附上演讲视频链接~共勉~

    微信迭代里程碑

    2011.01.21 支持发布文字信息

    2011.05 支持语音对讲

    2012.04 发布朋友圈

    2012.07 推出公众号

    2013.08 微信支付上线

    2017.01.09 小程序上线

    2017.05.17 推出搜一搜、看一看

    2017.12.28 小游戏上线

    2020.01 视频号上线

    一组数据

    至今每天有10.9亿用户打开微信,3.3亿用户进行了视频通话

    有7.8亿用户进入朋友圈,1.2亿用户发表朋友圈

    有3.6亿用户读公众号文章,4亿用户使用小程序

    公开课内容概览

    1. 视频号的起源

    17年曾提到过公众号只适合少数人写长文章,但是大部分人写不了文章,应该在朋友圈下面加一个“非朋友圈”,只能发短文或者照片视频。

    随着时间推移,视频化表达越来越成为普通人的习惯。视频化表达应该是下一个十年的内容领域的一个主题。

    2019年,微信组织了一个特别小的团队,开始了视频号的开发。也没有问公司要什么资源专门去做,甚至没有在公司开会立项,就自己悄悄做了。

    2. 视频号是什么?

    视频号是一个人人都可创作的短内容平台。视频号属于公开领域的内容平台,需要思考身份(ID)问题。不能使用微信号ID,因为微信号ID是用于通讯和社交,很私密。因此视频号需要一个新的ID,它可以承载视频内容,可以承载直播,可以承载小程序等。这个ID的意义又特别大,一旦走出这一步,意味着微信不再局限于社交领域,而是进入到公开信息领域。

    ID还有一个重要的意义是针对机构的,微信一直在寻找PC时代的“官方网站”的替代物。做公众号的时候,希望公众号就是一个机构比如企业的官网;做小程序的时候,希望小程序就是官网;现在希望视频号是每个机构的官网。未来视频号会承接一个机构的很多服务内容,并不局限于视频。

    通过灰度测试,确定了视频号以点赞社交推荐为主、机器推荐为辅的视频推荐策略。少看几个机器推荐的内容不会觉得可惜,但错过了朋友们都在看的内容会觉得可惜,这是视频号能借助社交推荐起来的理由。

    3. 什么是视频?

    说到视频,大家会想到手机相册里面的视频文件,但视频文件其实是会消失的。在iOS里,没有了文件的概念,文件被各个应用自己定义了。这是把文件应用化了,即文件不能脱离应用而存在,一旦脱离了,就是没有意义无法解释的数据。这是一种很好的观念。

    原始视频只是数据,它没法关联到其他信息,如创作者,观众数,评论等。未来的视频应该是一种结构化数据它存在云端,有所有的创作者信息,有观众的互动信息,能够很方便的分享。

    文字和视频等内容,存在的价值在于有人看到,也就是分享。而分享,如果还需要copy整个原始数据,是很落后的,分享应该只是一个链接的传递。在这里,视频号是结构化的视频内容的载体。

    4. 长视频和短视频

    长短视频的区别只是消费的场景不一样。短视频适合碎片时间的连续消费,而长视频适合有一大段时间来看。在微信号体系里,不应该区分长短视频。

    关于长视频,希望视频号逐渐积累越来越多的长视频,成为长视频的云端仓库

    5. 视频号和个人的关系

    视频号的初衷是让人人都能很容易通过视频化的方式去公开表达内容。但做产品的人都知道,让用户去发表内容去表达是最困难的。因此,上线了将自己的视频号内容关联到自己的微信名片的功能,激励用户更新视频号内容。

    6. 信息展现的方式

    常见信息列表展现形式有瀑布流、全屏,区别是一屏放的内容条数不同。一屏里的内容条数,应当跟命中率成反比。命中率是指用户可能感兴趣的内容条数的比例。比如10个邮件,只有一个是我想要看的,命中率是10%。往往关注内容越多的人,命中率就越低。

    视频号的上半年,平台的内容丰富度不够,命中率是很低的,所以当时半屏式的信息流是合适的,一屏显示超过一项内容,用户有选择的余地。到下半年,内容开始丰富了,命中率开始提高了,开始灰度的切换到全屏模式。

    7. 直播

    互联网历史上,个人在公开领域的表达演变:写HTML网页、博客、微博、图片、短视频。演变的方向是往“更能被普通人生产和消费”的方向去走的,所以会体现为更短、更碎片化。

    还有什么内容形态是比短视频更能被更多人接受的?直播有这个机会,直播比短视频的生产更容易因为拍一段短视频是需要有内容准备的,而直播,是不需要准备内容的,它就是日常聊天。这是一种轻松的表达,普通人也能够去生产出来,朋友也更愿意去消费。

    8. 关于创作者

    很多人会关心平台会给创作者什么样的支持。但微信更希望做视频的载体,并且让视频号成为个人和机构的官网。但和以前的官网不一样的地方在于,微信体系里的官网,内容是能自己流通的

    平台在这里的角色是连接,而不是做内容。

    9. 一些有趣的试验性项目

    表情:人们的表情反映出情绪越来越强烈了,通过表情动画增强情绪传达。

    状态:现在大家打开一个朋友的微信名片,往往除了名字头像,什么也看不到,朋友圈也有很多人设置了时效。但事情不应该是这样的,每个名片,应该是活生生的才对。

    之前尝试用视频动态表达一个人的状态,但视频化表达在这个地方其实挺困难的,因为拍个视频让所有的好友看到,这个压力还是挺大的,所以视频动态不算成功。

    对视频动态进行升级,用户可以随便写几个字来表达自己的状态,并且某一时刻能看到与自己同状态的人。哪怕是简单的一句“我今天很郁闷”,你不会发朋友圈,也不会跟朋友专门去说,那么总需要一个地方可以说的。

    社交的本质是找到同类。

    10. 歌曲

    希望听歌的时候能够看到一点东西,因为听歌的时候有一点想象力。我们之所以希望在开车的时候听,是因为你的眼睛能看到很多的东西,让你的想象比平时更活跃了。

    目前产品解决方案是,听歌时可以同时看到用户上传的与歌曲相关的视频。

    11. 浮窗

    改进浮窗功能,提供了一个尚未看完的内容的列表,方便可以随时找回这些内容继续看完。

    12. 输入法

    正在研发输入法。输入法是文字表达的入口,并且输入法必然越来越智能,可能出现新的输入形态,所以还是值得投入去做的。

    13. 团队

    孙子兵法说到,行军打仗应该要“其徐如林,其疾如风”。做产品也是这样,要么没有想清楚,那不如什么都不做。如果要做,就要非常快速的迭代。

    互联网产品是关于创造力的,而不是拼人数。如果一个一百人的团队做不出来一个产品,给一千人也照样做不出来,甚至做的更差,因为一千人的内耗太大了。

    14. 关于产品

    微信十年,如果非要用两个词来描述微信,一个是连接,一个是简单。

    连接是很美的。因为世界的运行就是靠万事万物的连接而进行的。对产品来说,做连接,意味着做服务的底层设施,因为基于连接可以演变出来的结果是最丰富的。视频号的目标也是连接,重心不是在做内容,而是在做底层的连接。

    简单是很美的。从一个物理公式到一个日常用品,往往是简单的是更好的。实现同样一个目标,有一千种方法,但只有最简单的方法是最美的。正是因为有一千种方法存在,所以要真正做到简单是很难的。

    微信虽然是这么大用户量的产品了,并且经历了10年之久了,但我还是希望,它能一直保持自己的风格,一直像一个小而美的产品一样,有自己的灵魂,有自己的审美,有自己的创意,有自己的观念。而不仅仅是数字的奴隶。

    一点感想

    1. 再次表示对龙哥的佩服

    可能真的是被上帝选中的人,谁能想到当时一个“做一款适合自己的通讯工具”简单想法,能发展成到日活10亿+的微信生态。微信也真的成为了“一个生活方式”,成为了当之无愧的国民应用,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这么多年即使增加了很多功能,微信架构还是如此简洁,各个功能有序的放在各自应该在的位置,微信生态和谐运转。

    龙哥对功能背后逻辑的思考,对产品理念的坚持,对人性和趋势的洞察,值得学习。

    2. 做产品其实是个验证想法的过程

    脑袋里有了想法,继续深入思考。经过思考感觉可行,投入资源进行开发验证、灰度测试,不断迭代直至完善,然后被广大用户所使用、得到良好反馈。这本身就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

    作为一个拥有大规模用户的产品,一个小小的改动可能就会引来很多用户吐槽。龙哥也曾说过,每天有一亿人教我做产品。这种情形下,做产品更是难上加难。而微信的各个功能也是在不断改进、完善,基于数据反馈、灰度测试得到验证后,再全量铺开。

    所以要科学做产品,对用户保持敬畏,想当然的觉得必须要添加某个功能是很危险的。

    3. 系统和规则会比运营的效率高太多

    正如演讲中所说:对产品来说,做连接,意味着做服务的底层设施,因为基于连接可以演变出来的结果是最丰富的。微信的重心不是在做内容,而是在做底层的连接。

    微信的典型产品方法:通过产品而非运营的方法,找到事情的撬动点,通过产品能力让事情运转起来。

    这个理念对做产品很有用,通过搭建产品功能、制定产品规则,做好底层平台,让系统良性自转,比投入人力做运营更高效。

    4. 团队人数不在多而在精

    现在互联网行业内卷严重,人数越多反而越加重这种内卷现象。团队人数在精不在多,团队的创造力、凝聚力是核心,并且小团队更易管理,敏捷性更高。

    正如演讲中所说:如果一个一百人的团队做不出来一个产品,给一千人也照样做不出来,甚至做的更差,因为一千人的内耗太大了。

    附演讲视频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6gfhdh5HgbVcxvnvSdmbhw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产品】张小龙-微信十年产品思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tpbx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