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自己的职业生涯,记得十多年前一位校长开会的时候说:“有的人是稀里糊涂就当上了老师!”我就对号入座了,感觉校长说的就是自己。本来不是师范毕业,大学毕业分到企业里,实习结束说工厂子校需要人,就凭着直觉来到学校。小白的我进校门就当一年级班主任,由此开始我的教师生涯。
二十多年前没有现在资讯这样发达,爱读书的我只有从破旧的图书馆借书来学习怎样当老师。第一本读的书就是苏霍姆林斯基的《给老师的建议》,读着此书,就好像有一位老教师站在你面前,他循循善诱,给你排解烦恼,给你指点迷津,又犹如一位和蔼可亲而又博学的老人,在你遇到困难的时候给予帮助,让你充满信心……那个时候我感觉就是照着书本上的理论学会理解学生,学会怎么去教学。
一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自制力差,注意力保持时间短,管不住自己的孩子很常见。从书中知道一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不可能在整堂课上都能认真听讲,能坐住的时间大约是在十五分钟左右。看来培养孩子们的注意力是上课的重要任务之一。从那时候开始,我让自己站在学生的角度,感受我需要的和喜欢的,让学生处于一种相对积极的状态中。在课堂上自编课前准备的儿歌让学生背诵,孩子们知道课堂常规应该怎么做,不用更多的说教,他们出乎意料地守纪律。用现在流行的话说相信孩子们本自具足。把自己当成孩子们的学习伙伴,不知道怎么教就征求孩子们的意见,你们觉得怎样才好?或者让会的孩子给不会的孩子去教。课堂中间适时地穿插几个笑话,调节课堂气氛,让学生在开心快乐中学习。这些不经意的方式,有效地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内驱力。
后来才明白了解孩子们的年龄特点,可以让教师的心态平和,学会控制自己情绪对孩子们出现的错误认为是理所当然的。老师的格局变大了,提前预料到孩子们的各种表现,从而更能接受孩子们,有利于学生和老师之间感情的建立。
很庆幸自己在教育教学中没有走弯路,《给老师的建议》这部经典著作在指导着我专业发展和成长。干一行,爱一行,在工作实践中我积极思考,自己慢慢发现工作的乐趣,不由自主地爱上自己的工作。当老师把关注点放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又有效地促进了自己的专业成长,这样的成长对学生的成长更是一种滋养。工作着,思考着,快乐着,成长着,这样的感觉真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