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有在简书看到一篇文章,大意是老师在微信群公布学生等级分数,然后提示成绩相对较差孩子的家长要做好作业的督促工作,而引起了某位家长的不同意见,这位家长可能觉得面子上挂不住。
所以该篇文章的作者,先是吐槽了如今的孩子难教,然后觉得那位家长的过度自尊伤害了她的责任心,最后阐述了家长的格局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
我对这件事情并不想过多讨论,只是根据同事刚刚上一年级的孩子,写一下自己的看法。
首先是利用微信布置作业这件事情,老师是不是把布置作业这项任务间接转移给家长了呢?孩子去学校读书,布置作业这件事情,是不是应该由老师直接告诉孩子的?即便是一年级的孩子,他也是完全可以记得住的。把作业发在微信群里,改由家长告知孩子,这样真的好吗?
其次,即便家长不督促孩子完成作业,就一定罪大恶极吗?才刚刚一年级,培养学习兴趣难道不比完成作业,考一百分更重要吗!有些家长“尽职尽责”,在一边催命式的唠叨,终于,孩子哭哭啼啼踉踉跄跄的完成了作业。
一肚子的委屈和不满,渐渐失去学习的热情,这难道不是最大的悲哀吗!
当然,我的意思并不是提倡孩子故意不完成作业。而是说,建立日常惯例表之后,给予孩子自己规划完成作业的自由。如果完不成,第二天老师可以给予相应的批评。让孩子明白,完不成作业是他自己需要承担的事情。而不是老师去要求家长,为什么不督促。。。
家长过度的“尽职尽责”,反而是孩子完成作业路上的绊脚石。
再者,学校附近的路口,常常需要安排家长轮流执勤;发放给孩子一个社会实践任务,也得由家长去跟居委会联系盖章;定期需要家长帮忙到学校去打扫卫生;每天的作业检查需要由家长代劳;过节布置教室,也得由家长去帮忙完成;家委会,就是一个帮忙老师减轻工作量的团体。。。。
现在的家长,也真的太累了。孩子上学,占用了家长太多太多的精力。。。
回想我小时候,下雪下雨天,几公里的山路,都是由老师挨个把学生们护送回家;放假回来的操场,都是老师跟同学们一起拔草,嬉戏打闹;更不存在家委会这回事。。。
社会进步了,老师的学历也越来越高,可责任心呢?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的未来也确实跟家长的格局息息相关。但这不能成为老师甩锅的理由,家长的责任最大,但不能成为老师拿来要求家长的把柄。
惟愿师者本心,香远益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