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社会高速发展,我们触碰知识的方式五花八门。
其中,电脑和手机成为了接受知识最简便最普遍的方式。
某音、某博、某众号、头某条、某友圈这些工具让我们可以随时随地地获取自己想要的知识。
虽然这只是碎片化的。
生活中再也不会有匡衡凿壁偷光、车胤孙康的囊萤映雪的故事。
① 为什么接受碎片化知识
这些年互联网行业的日新月异,信息迈向大爆炸时代,互联网媒体为迎合当下观众的口味,长篇大论变得不合时宜。
渐渐的传统知识传播者都在向碎片化领域变革,以求得生存,
我们的生活方式早已不是男耕女织,
面对无可奈何的“996"和外界庞大的信息只能用碎片化的时间去接受新的知识。
而那些“短平快”的视频、音频恰巧可以提供需求。也就衍生出碎片化风格。
媒体人疯狂的提炼输出也让人们变得更加的懒惰和自我满足。
慢慢的养成了人们缺少思考、总是喜爱接受别人总结的,从不深入的探索的习惯。
从而形成了供求关系的病态平衡。
②碎片化知识下人们的现状
我们是不是时常看到好的文章就点赞分享?
是不是抖音刷到共鸣的方法论就点爱心?
是不是网盘里收藏了从来不看已经落灰的学习资料?
是不是在冲动消费下买的别人推荐的书最多也只是打开了扉页?
在碎片化知识体系下,我们总是接收到太多片面的知识。
每天赞赏着杭州马或是深圳腾等成功人士的观点,甚至将之奉为处世之道和人生信条。
冗余零散的知识碎片就这样杂乱无章的游离在我们在知识体系里。
当然,这些琐碎的知识可以让你变得侃侃而谈,满足你自欺欺人的获得感。
像是什么都懂,其实什么也不会,大多数人都觉得“知道了”就等于“学会了”。
实际上,说他们之间的这条鸿沟相隔万里也不为过。
也许自己每天感觉学到了很多东西,你可以深入地问问自己真的学到了什么?
这样每天接受碎片化知识的你和两三年前的你又有什么本质提升?
③利用碎片化知识提升自我
观看的几分钟图文或者视频剪辑通常只是冰山一角、九牛一毛。
给出论证的角度、观点也是比较单一或者片面,它没有办法呈现出一个完整的知识架构,不够系统和也不够严谨。
面对这样不够全面的知识点,一定要保持怀疑,可以将它作为“问渠那得清如许”,用来去寻找活水的“源头”的工具。
兴许能给我提供顿悟的良机,可以推动我们更深入的理解。
在庞大的知识体量涌现在面前,我们可以有选择的细化现阶段自己领域内最有用的“碎片”。
把这些“碎片”再进行整理、归纳,融入自己分类的知识体系中,把自己缺失的部分填充完整。
这样才会更好地接近知识本身。
面对之前点赞的文章,收录的资料,我们可以定期拿出来反复咀嚼、深入思考。
配合“源头”,开辟出自己独有的那条清澈的“水渠”。
一个新领域的知识盲区,碎片化知识若有幸让我们一睹芳华。
接下来需要做的就是记录精华,伺机专注窥其全貌。
这阶段最主要的就是持续学习、坚持不懈,让这一切如同吃饭睡觉那样稀松平常。
斗转星移不知不觉间也许就能接触到“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境界。
在这个水大鱼大的时代背景下。
我们唯独面对知识时有敬畏之心,有“不到长城非好汉”的果敢。
才能在夜雨凭栏处悄无声息地看见梦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