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突然发现,看了很多书却依然想不起书里说了什么,上了211、985却依然找不到好工作时,你有没有对“知识改变命运”这句话产生过怀疑?知识是不是真的没用了?
互联网的发展,让那些靠掌握知识数量和获取知识速度就能取胜的人不再占有优势。
所以每当出现一个风口时,就会有大量同质产品出现,不论是当年的百团大战、共享经济大战,还是前段时间的答题撒币大战,但最后风口上都只会有一个产品称霸。
为什么同样的产品和同样的知识,有的却能脱颖而出?
是因为知识获取效率和深度不同。
所以在信息爆炸的今天,那些过目即忘、零散不成体系的知识,可能真的没用了。
如何辨别有效的知识、高效转化成自己的认知、加大对知识的理解深度才是取胜的关键。
日本作家原尻淳一就在《高效能阅读》一书中介绍了该如何通过快速阅读提高知识获取效率、如何通过刻意产出加大认知深度。
作者: [日] 原尻淳一 出版社: 后浪丨江西人民出版社豆瓣评分:8.0原尻淳一,是Bloomconcept股份公司董事,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每年要阅读300多本书,并将书中的内容运用的实际工作中进行检验,形成自己的数据库。《高效能阅读》这本书就是原尻淳一经过多年经验积累,打磨出的高效阅读方法。
在《高效能阅读》这本书里,原尻淳一认为,提高阅读效率,加大认知深度主要有三种方法:
1、动机驱动型阅读,避免盲目阅读
2、“垂直x水平”化阅读,构建立体化知识
3、“假设-检验”式阅读,转化成内在认知
接下来我将和大家详细介绍这三种方法。
一、动机驱动型阅读
有很多人知道应该多读书,但总是被各种社交媒体信息分散注意,或者想要阅读时却不知道要读什么。
原尻淳一认为,人们之所以不喜欢读书,是因为读书的方法不对,要想养成热爱读书的体质,关键在于找到读书的内在动机!
有三种方式可以帮助激发阅读动机:
1、转变通读全文的意识
有不少人认为,读书一定要从头读到尾,即使中间很多次读不下去,也要逼着自己完成任务。这种强迫阅读是痛苦的,下次再读书的时候,自然会有所畏惧。
所以原尻淳一在《高效能阅读》中提到,在阅读初期,读书应该要以自己的好奇心为出发点,不必通读全文,阅读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就可以了。
2、培养自己对书籍的兴趣
如果你打算阅读一本书,但是却对这本书提不起兴趣,不要贸然开始阅读,最好的办法是“绕道读书”。比如可以多了解作者的奇闻趣事、听作者的个人演讲、参加读书会等。通过这些活动,来培养对这本书的兴趣,了解自己想从这本即将阅读的书里获得什么。
3、创造阅读的环境
我们可以为阅读创造一种仪式感,比如为自己的房间打造一个图书角,只要一到图书角就能静下来阅读,或者有三两家常去的咖啡馆,习惯点上一杯咖啡静静阅读。通过这些小仪式来创造能让自己专注阅读的环境。
找到阅读的内在动机,是提升阅读效率和认知深度的第一步。
二、“垂直x水平”化阅读
我们先来看看,什么是垂直化阅读,什么是水平化阅读。
垂直化阅读就是阅读与自己业务领域相关的书籍,构建自己看问题的角度和思路,作者把这种思维称为主场思维。
水平化阅读是阅读与自己业务领域相关的其他领域的书籍,或者是其他未知领域的书籍,通过水平阅读让自己能通过其他领域的视角和思维看待自己的主场知识。
原尻淳一借用谷歌的“70:20:10”的“投资基准”,认为正确的读书方式是花70%的精力用于阅读与部门业务相关的书籍,形成自己的思考主场,花20%的时间阅读对支持现有业务或可能成为新业务的其他领域的书籍,花10%的时间阅读全新的未知领域的书籍。
通过这样垂直X水平化的阅读,让自己的知识更为立体化。
原尻淳一70:20:10读书模式为什么这种“垂直x水平”化阅读能提高阅读效率,加大认知深度呢?原尻淳一谈了三点原因。
1、系统阅读让我们找到自己的“书脉”
当我们开始有计划性的阅读专业领域的书籍时,通常会从最经典的书籍开始。
以作者原尻淳一所在的营销行业为例,大部分人肯定会先重点阅读科特勒的《市场营销》。
而当深入到这本书中时,会想再深入了解书中所提到的消费者行为、渠道管理、品牌管理等问题,这时就会顺着科特勒的思路去找这些细分领域的经典书籍阅读。
通过这样系统阅读,找到书脉,形成自己的读书网络,能避免读到被过度营销包装的书,节省阅读的时间和精力成本,让自己的阅读更高效。
2、垂直阅读让我们形成对事物观的基准
垂直阅读是我们深度思考的基础。
因为垂直阅读会让我们对应用于自己领域的知识有本质上的认知,也就是让我们的思考模式有了一个基准。
作者原尻淳一从事营销领域十余年,不论思考什么事情,都会下意识从营销思维出发。他即使是去咖啡店,也会习惯性观察咖啡店的菜单、布局、服务流程,然后思考它的战略要点。
日语学者大野晋先生也说他遇到困难,就回归到专业的日语学思维,重新思考一遍,通过思考其中的共通点和差异点,面临的问题就能得到整理。
3、水平阅读让我们发现思考的新角度
当垂直阅读让我们形成思考主场后,水平阅读让我们能多一个角度观察世界,原尻淳一把它称为客场思维。当主场思维和客场思维碰撞时,就有融合出新思维的可能!
比如日本作家三浦先生和家伊藤整写的《见佛记》时,就选择把佛学思维和音乐学思维相结合,把佛祖比喻成音乐家,在娱乐和佛学两个毫不相关的世界中划了一条辅助线,让读者们看到了新的世界!
所以,即使面对同样零散的知识,我们拥有知识迁移和重新组合的能力,就能最大程度加大我们的认知。
三、“假设-检验”式阅读
哲学家叔本华曾在《关于读书》一书中说过:
“ 读书的我们,不过是在反复追拾别人思考后的残渣。”
我们很容易陷入这种盲目依赖书本知识的怪圈,想要从这种困境中走出来,就要改变读完后就将书本束之高阁的做法,做好内容输出。
原尻淳一认为做好输出最有效的方法是充分运用好自己的笔记,遵循“读书-发现教训-实验教训-找出能用的教训”的方法,把书里的知识真正转化为自己的知识。
也就是通过浏览目录找到作者要讲的关键词,猜测作者会围绕这些关键词说什么。然后直接跳到关键词附近的内容,了解作者的观点,并对照自己之前的猜测,去粗取精,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检验这些知识对于改善工作是否有效。最后不断优化,将这些知识转化为最适合自己的实践方式。
具体步骤如下:
1、扫读:仔细阅读目录,对这本书内的关键词做到心中有数,并且选定自己想要看的章节,假设这些关键词会包含哪些内容。
2、略读:根据目录,直接跳到自己想看的章节处,快速阅读关键词附近的内容,把重要的内容进行标记。
在这个阶段最重要的是,第一要能清楚地知道自己读这本书的目的,带着问题意识来阅读,而不是漫无目的地打发时间;第二要敢于舍弃书本中自己认为不重要的内容,直接跳读到重要的段落。
3、精读:反复阅读关键词附近的重点内容,与之前自己对关键词内容做的假设进行对照,分析自己的想法和作者的差异。
4、记录:将自己的假设,作者的观点,和读后的思考都记录在笔记里。
5、检验:将思考运用到实际生活工作中,检验知识是否对具体的问题有帮助。
6、反思:总结知识在运用过程中的问题,深将知识深化成自己的认知。
总的来说,快速阅读的正确方法就是——带着问题,反复阅读关键词附近的内容,获得对问题的新视角,并检验知识的可行性。
这是一个知识快速更迭的时代,我们很多认知在不断被打破又重建,要想在这样的环境中抓住机遇,就应该尽快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形成独特的优势。
所以,停止投入式的阅读,开启可以创造价值的产出型阅读模式,让知识活用起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