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年6月14日 癸卯年 四月二十七 星期三
备注:Day577
阅读时长:35分钟
书名:《山自在,水如来---熊召政生活随笔集》
作者:熊召政
内容:从牡丹大家族中数以千计的国色天香,我认识了洛阳。一座风流妩媚之城。历千年兵燹(xian,三声。1.野火。2.兵火;战祸。)、百回战劫而不毁灭的那些锦绣之根,现在更是春笋般茁起,轰轰烈烈地撒娇吐艳。一年一度的牡丹花会,吸引了万国衣冠。
从“风回铁马响云”间的齐云塔,从花龙透雕、古柏森森的白马车,从造像十万余尊的龙门石窟,我认识了一个坐在莲花座上的洛阳。这洞天佛地之城,有多少花宫梵寺。三千世界的高僧驻锡于此,意将辚辚的战车旋成常转的法轮,把咽下的黄河涛声吐成伽蓝的暮鼓晨钟。
从邙山大冢认识帝王将相之城,从升仙太子碑认识出神人化之城。侠骨剑气之城,倚在关林仪门前的铁獅子肩上;兽形怪物之城,幽禁在王城公园内的西汉壁面墓中。盘桓几日,洛阳如历史的万花筒,让我目不暇接。喜欢清静的我,来此竟不得做猿鹤之梦。为了要在这文化沃野的中州找到我的情结,找到一个儒雅淡泊的洛阳,因此我来香山。
佛界里的尘心,是白居易的;尘心里的佛界,是诗人永恒的理想。自号香山居士的白居易,从凝滞着幽怨琵琶声的浔阳古渡,从落红委地、香消玉殒的马嵬坡前,从卖炭翁蹒跚而去的泥泞的官道,从新丰折臂翁四壁萧然的破屋,他寻寻觅觅,才终于找到这座香山。这位鸡肤(形容老年人发皱的皮肤)老人。从此隐居于此,遗嘱葬于此,灵魄永栖于此。
自古的中国,通邑大都、繁华市井莫不属于王侯,属于将相,属于公卿大贵,属于风流巨贾。而深山老林、远浦孤村则为头陀、为道人、为哲人、为诗人而生。城市的精气塑铸一尊又一尊铜驼,山川的灵气涵养一颗又一颗真诚的心。
启示:作者所提到的白园、邙山大冢、升仙太子碑,作为当地人的我却未有幸踏足,但却收到了作者对博大精深的中原文化的仰望。
这篇文章曾入选高中课本,难怪我买此书时,卖家说此书的句子很精美,特别适合高中学生阅读。虽说我已读完大部分内容,可直到今天,我仍在作者描述景致与历史的笔触中回味......
了解一下自己所在城市的历史、人文和典故,最起码有朋自远方来时,能为他解读一二,把自己所在城市的古代名人及诗句也在适合的场景吟诵上几首,一来助兴二来宽慰曾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古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