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摩尔MOL
MOL摩尔链学院-所谓心不正,行不正,想赚到钱,想走的长远,项目

MOL摩尔链学院-所谓心不正,行不正,想赚到钱,想走的长远,项目

作者: 侠医世家毛巾哥 | 来源:发表于2019-01-29 11:15 被阅读12次

MOL摩尔链学院:只要有利益,就必然有资本。市场从来不缺资本大鳄,他们拥有的资金数以亿计,从而有了这样的一个能力:操控。正是因为这种能力,他们纵横币圈,把小韭菜玩弄于股掌之中。

mol

还记得去年8月13日的以太坊暴跌事件吗?当晚,ETH在2小时内暴跌17%,报价266美元,创下了2017年11月以来的最低价位。随后有小道消息传出,很多项目方在这个时间段里抛售掉了大约10万个以太坊,有的用来拉盘,有的则去向不明,由此推断,这是一次经过精心策划的大庄联手操纵币价之举。

当然,这个消息并未得到证实。暴跌事件的幕后真相是什么不得而知,但在离钱这么近的币圈,人为操纵币价的行为已经数不胜数。

早在去年5月24日的时候,美国司法部就已经开始对比特币以及其他加密货币进行刑事调查,调查其是否存在价格操纵;

得克萨斯大学金融学教授约翰·格里芬也发表了一篇长达66页的一项研究报告。报告显示,比特币在2017年底出现的史无前例的飙涨,可能不仅仅是因为投资者的热情,至少有一半因素是来自价格操纵。

你不得不承认,表面平静的加密货币市场中,实则存在着大量违规“操纵”行为,暗流涌动。给“操纵币价”穿上皇帝的新衣,这种所谓的“市值管理”已经变成了币圈人心知肚明的收割手段。

一、庄家是如何操盘的?

大币种几乎很难被庄家操盘,从庄家的角度去思考,对小币种而言,最终只有两个局面:

一个是筹码全都庄家的手里,庄家控盘,散户干净了没了;

另一个就是筹码都卖给散户手上,庄家出货结束,就这么两个终极形态。

第一种筹码在庄家手上,庄家直接操盘。结合到庄家割韭菜的思路,大概分成两种K线形态——

1、山峰式来回收割法

这种收割法最为常见,一般遇到大盘不好的情况下就是直接砸下去,例如开盘1块钱,大盘跌50%,那好我跌80%跌到2毛钱。散户这个时候往往开始骂娘,你要有强壮的心理可以承受得住,之后反弹到3毛,散户出货,之后又回到2毛,再弹到3毛散户继续割肉,之后等散户清理的差不多了就直接弹回1元2元3元,散户这个情况下就不会敌敌畏了也不会拉横幅了了,都怪自己没拿住。

然后循环以上步骤,大起大落落落落落,让你体验过山车般的心跳。你以为到谷底了,抄底!实际上还在腰上;你以为到峰顶了,抛!庄家一拉你就追悔莫及。这反反复复循环收割,也是让人没脾气。

mol

2、“超级玛丽”滑竿式收割法

这种奇葩式的K线真不是每个币都走的出来的。这是一个叫做ARP的项目,从2018年7月4日到7月20日,短短16天的走势。7月4日晚20:00,ARP上线Fcoin交易所,上线就暴涨,随后处于一种异常规律的稳步上升状态。直到7月20日晚20:00,立即暴跌。

仿佛失去了地球引力一般,万绿丛中是一点红都看不到,要冲破天际到月球。这稳步上升的节奏,就是吹响的血腥收割的号角。长得漂亮的花往往含着剧毒,这根线看起来就是个套路,偏偏人性是最禁不住考验的,被这一根爬坡线套住的人可不止一个两个。

除了上面这种直接操盘外,有的项目还会用社群或者利用大V来喊单,达到出货、收割韭菜的目的。

1、传销式喊单拉盘

传销的精髓是什么?洗脑!高度控盘的项目想拉韭菜当接盘侠,就得千方百计地为韭菜“造梦”。

首先项目方会拉很多个群,谁拉进去的人多奖的代币就多,接着就是项目方在群里整日发一些类似于“XXX是下一个BTC”、“我们会护盘!”、“明天暴涨!”,重点是让每个韭菜相信,能赚钱,还能赚不少钱。

口说无凭,项目方往往会边喊边拉盘,说了涨,马上就涨,如果还不信,接着涨,三番五次下来,总会有人会忍不住追高上车。当币价跌了,这种项目方一定会出来安抚人心,“别急,我们会护盘的。”韭菜本以为能大赚一笔,但往往都是刚尝到甜头就成了接盘侠,项目方不会就此收手,依然疯狂建群,收割下一波韭菜。

有的项目还会放出狠话,“一个月不涨十倍就直播吃屎”、“满仓!梭哈!不要怂,就是干!”,总是说这些话的一般都不可信,如果不是高度控盘哪有这种自信。今年的某基链就是声称定了所谓的“死目标”,做不到就裸奔,但是最后却变成了币圈的段子,投资人更是一点办法都没有。

2、大V喊单

币圈从不缺喊单大V,微信、微博、小密圈等等都有可能成为喊单聚集地。很多项目方除了自己操盘、喊单之外,会“收买”一些大V,看重的就是大V的社群资源和影响力。轻则让他们为项目说好话,重则直接与大V利益分成。

去年年底“大炮评级”给人工智能PAI项目评了D-,理由是:PAI 娱乐属性强,但长期实用价值及去中心化必要性实在堪忧,并建议投资人谨慎参与。

而今年7月4日“狂人研究院”评价PAI团队扎实、资源好,对项目落地场景闭口不谈,给了它A-的高分。狂人是圈内大V,PAI也是狂人第一个评级项目,不明真相的投资者蜂拥而至,直接让PAI一个星期内价格从¥3.5涨到最高点¥10.3,而后价格一路向下。

当粉丝被套牢,狂人站在自己的角度表示PAI是A-,长期看好,但是关于是买是卖,“你自己决定。”

在币圈,没有思考能力的人只会成为食物链的最底端,你永远都不知道对方是站在什么角度说话,大V的话听听就好,最终还是要自己来判断。

mol

二、为何操盘割韭菜事件频频发生?

马克思曾说:“一旦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大胆起来。如果有10%的利润,它就保证到处被使用;有20%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上绞架的危险。”

在币圈,出现了一种恶性循环,即金融学上的劣币驱逐良币现象。

如果一个项目方为了维护项目的形象花钱去上大的交易所、去做市值管理,币价大涨会吸引投资者参与,随之项目曝光度也会增加,吸引更多的投资者;相反,那些不做市值管理的项目,把钱更多的投入了项目的开发而忽略了市值管理。在趋利避害的天性驱使下,人们往往更倾向于选择前者,因此前者的流动性会强于后者,逐步将后者驱逐出市场。

我们承认价格是数字货币的一个非常关键的属性,盈利是每个投资者的最终目的。如果一个币一跌再跌导致在这个项目生态里的绝大多数成员亏损,那么这个币必然会令社区的投资者失去兴趣,所以市值管理是需要的,但绝不是最核心的一环,项目方过度地参与市值管理只会陷入恶性循环。

为什么这么说?目前项目方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类,本身就是借着区块链的概念进场圈钱,所以不惜花费巨资上交易所,并操盘影响币价收割投资人。以往这种类型项目是收割二级市场,现阶段收割一级市场也屡见不鲜,甚至有项目收割到基石投资人,可谓是穷凶恶极,丧尽天良。

第二类,初心是做好项目,可后来发现,难度太大或受到各种因数影响改变初心,觉得做市值管理简单粗暴胜过开发项目,做着做着就成了黑庄。

这种项目方一般会有两种结局:

1、收割完毕后拿着大笔资金,放弃项目跑路;

2、由于遇到熊市或市值管理不善,基础币用完无法继续操盘,一夜回到解放前,面临项目失败跑路或被投资人维权。

第三类,团队具备相应技术实力和运营能力,以做好项目为本心,把资金花费在项目开发运作上面,脚踏实地一步一步的按照发展路线前行的项目,也只有这样的项目才能让项目方和投资人实现双赢。

摩尔链MOL创始人钱海涛认为:“市值管理只是一种辅助手段,并不具备给项目带来长期价值的能力,所谓心不正,行不正,想赚到钱,想走的长远,项目就需要回归价值本源,而本源不是市值管理或其它东西,它就是项目本身。”

mol

​传统股票市场早期普遍存在一些人为操纵市场的行为。经过长时间的洗练,监管趋严,市场逐渐走向正规化,再想使用早期那种恶劣的市场操纵行为是极难的。

但目前币圈依旧处在监管模糊的初始阶段,这些恶劣的市场操纵行为必然悄悄萌芽,换汤不换药的路数,在这里继续“花式割韭菜”。

三、悲矣!被割的韭菜众生相

曾有人写了一首打油诗来调侃币民:

币民苦,被套两年啃红薯;币民哭,攒钱投资被当猪;

币民傻,随便被人当猴耍;币民怒,张口就骂X尼玛。

在被割之后,韭菜们仿佛割裂成了两个群体。

一小部分人发动了他们的极端基因,这些人或是因为爆仓血亏想讨个说法,或是因为走投无路想殊死一搏,如OK交易所当时的回滚事件主人公们一样,提着敌敌畏,穿上血衣,以死来威胁庄家。什么都没有了,能最后赌一把的也只有一条命了。然而庄家们始终坚信“散户只能被收割,无法被教育”,风雨不动安如山,散户们翻起再大的浪,也越不过这座山头去。

还有更多人选择了无奈和沉默。起初他们还骂骂脏话,到后来就不怎么出声了,仿佛想要逐渐掩盖自己投资失败的事实。犹记得那位150万入场最后带着5万离场的小韭菜,他曾经说:“没办法,我自己选择要玩的。玩不过狗庄,操盘割我,我只能认了。”

150万,最后也只留下了无奈的一笑,随后云过风清,这个市场仍然继续演着割和被割的连续剧。

最后分享摩尔链MOL创始人钱海涛的一段话:“目前区块链还处在最蛮荒、原始的起步阶段,但我坚信加密货币将改变世界,取代股票市场、大多数货币,并为从机器对机器的支付、物联网,到流媒体、预测市场、治理系统、投票系统,乃至潜在的互联网的一切事物提供动力。话虽如此,加密货币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些领域的大部分还处于非常早期的阶段。”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MOL摩尔链学院-所谓心不正,行不正,想赚到钱,想走的长远,项目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ttxs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