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中国通史》第十九章至第二十五章

《中国通史》第十九章至第二十五章

作者: 素锦之年 | 来源:发表于2023-04-27 11:15 被阅读0次

第十九章 中国民族的由来

1.在一个团体之内,虽然有更高的权利以判其是非曲直,而制止其不正当的竞争,在各个团队之间却至今还没有,到被外力侵犯之时,即不得不以强力自卫,此团体即所谓国家。

2.世界上的人多着呢,为什么有些人能合组一个国家,有些人却要分做两国呢?这个原因,最重要的,就是民族的异同,而民族的根柢,则为文化。

3.一个民族不能自知其最古的历史,正和一个人不能自知其极小时候的情形一样。

第二十章 中国史的年代

1.讲历史要知道年代,正和讲地理要知道经纬线一般。有了经纬线,才知道某一地方在地球面上的某一点,和其余的地方距离如何,关系如何。有了年代,才知道某一件事发生在悠远年代中的某一时,当时各方面的情形如何,和其前后诸事件的关系如何。不然,就毫无意义了。

2.正确的年代,原于(一)正确,(二)不断的记载。

第二十一章 古代的开化

1.古代帝王的称号,有所谓德号及地号,德号是以其所做的事业为根据的,地号则以其所居之地为根据。

2.尧、舜、禹的相继,据儒家的传说,是纯出于公心的,即所谓“禅让”,亦谓之“官天下”。

第二十二章 夏殷西周的事迹

据《史记》的《夏本纪》、《殷本纪》,夏朝传国共十七代,商朝则三十代。商朝的世数所以多于夏,大约是因其兼行兄终弟及之制而然。

第二十三章 春秋战国的竞争和秦国的统一

1.文化是从一个中心点,逐渐向各方面发展的。

2.原来古代所谓中原之地,不过自泰岱以西,华岳以东,大行以南,淮汉以北,为今河南、山东的大部分,河北、山西的小部分。

3.秦朝的统一,决不全是兵力的关系。我们须注意:此时交通的便利,列国内部的发达,小国的被夷灭,郡县的渐次设立,在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本有趋于统一之势,而秦人特收其成功。秦人所以能收成功之利,则(一)它地处西垂,开化较晚,刚气较为诚朴。(二)三晋地狭之稠,秦地广人稀,秦人因招致三晋之民,使之任耕,而使自己之民任战。(三)又能奉行法家的政策,裁抑贵族的势力,使能尽力于农战的人民,有一个邀赏的机会。该是其最重要的原因。

第二十四章 古代对于异族的同化

1.汉族,很早的就是个农耕民族,惯居于平地。其所遇见的民族,就其所居之地言之,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住在山地的,古代称为“山戎”,多数似亦以农为业,但其农业不及中国的进步。一种是住在平地,大约是广大的草原上,而以畜牧为业的,古人称为“骑寇”。春秋以前,我族所遇的,以山戎为多,战国以后,才开始和骑寇接触。

2.综观以上所述,汉族因其文化之高,把附近的民族,逐渐同化,而汉族的疆域。和汉族接近的民族,当汉族开拓时,自然也有散向四方,即汉族的版图以外去的,然亦多少带了些中原的文化以俱去,这又是中国的文化扩展的路径。这便是在古代中国同化异民族的真相。

第二十五章 古代社会的综述

1.人,总是要维持其生命的;不但要维持生命,还要追求幸福,以扩大其生命的意义;这是人类的本性如此,无可怀疑。

2.“人不可以害人的,害人的必自害。”这句话,看似迂腐,其实却是真理。

3.总而言之:小康之世,所以向乱世发展,是有其深刻的原因的。世运只能向前进,要想改革,只能顺其前进的趋势而加以指导。

4.最好的时代是过去了,但永存于人类想望记忆之中。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中国通史》第十九章至第二十五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twbj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