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都提倡用爱陪伴教育孩子,但是我觉得,教育也不能以爱的名义,一味的对孩子让步。孩子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受不到一点约束肯定是不行的。
回想我们小时候,父母养育孩子似乎还停留在“棍棒底下出孝子”的理念上,他们敢骂孩子,打孩子,但是我们还是依然爱他们。
现在的孩子不敢打,不敢骂,稍不注意就给你闹上一出离家出走,重者都敢杀母弑父。到底问题出在哪里?
80%的教育来自家庭,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意义深远。所以我们首先关注的不是孩子以后有多大的出息,而是要把他们培养成心理健康、生理健康的孩子,好好的过完一生。
这就要求我们对孩子的教育不能太过骄纵,想要的东西也不能轻易得到,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坚持才行。在父母的严格要求形成逐渐自律的习惯,知道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
周六的时候,我带两个孩子下去玩,正好碰到了琳琳班里的一群同学。在小朋友的你追我赶中,琳琳把悠悠的飞机弄断了,悠悠扯着嗓子哭了起来。琳琳躲在一边不动也不说话,任凭悠悠在她妈身上撒泼胡闹。最后我把琳琳的飞机拿过来还给悠悠,才算解决了这场闹剧。
回到家琳琳听说自己的飞机赔给了悠悠,立刻发起来脾气,还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哭个不停。嘴里念叨着,要是妈妈不给我把飞机要回来,我就不出屋子,不吃饭了。
奶奶一听着急了,说马上去跟悠悠换过来,被我给阻止了,我对孩子说:“你自己冷静一下,反思反思自己哪里做的不对,想通了再自己走出来。”然后我们就各忙各的了。期间奶奶好几次控制不住想进去看看,都被我给留住了。
过了大概一个小时,琳琳见我们真的在忙别的事情,把她给忘了,就自己走出来了,有点不好意思的说“妈妈,我饿了”。然后奶奶赶紧给热饭,狼吞虎咽的吃了起来。吃完饭我们又把上午发生的不愉快重新梳理了一下,孩子知道自己哪里做得不对,并保证下次不这样了。
最近看到一个泰国妈妈怎么让5岁的孩子由不想上学,变成想上学的教育案例。她请了半天假带孩子走很远的路去捡垃圾,然后卖钱,让孩子知道辛苦劳动了半天挣来的钱什么都买不了。再让孩子自己做选择的时候,他主动选择了上学。
多么深刻而高明的方法啊,经历这次亲身体验,估计那个小男孩一辈子都不会不想上学了。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教育孩子有着很多智慧,需要我们大人去学习摸索,一味的纵容和让步不能真的帮助到孩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