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常被我们忽视的中医最高境界:治未病

常被我们忽视的中医最高境界:治未病

作者: 8ee4f3471703 | 来源:发表于2016-07-06 11:20 被阅读0次

    题记: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一部《孙子兵法》就蕴含了足够各行各业取之不尽的智慧,军事、商业、管理等等,尤其是其所倡导的“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以不战而达到战的目的更是成为了现代博弈的核心精髓。但其实《孙子兵法》里的这种核心精髓和中国传统中医的理念又是惊人的统一的,“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和“上医治未病”有着异曲同工之处,这是中国文化整体统一和谐的一个典型特征,对于《孙子兵法》相信有足够多的了解和认识了,但对中医的精神,相信了解的还不是很多,今天在这里就给大家介绍下中医最高境界也是核心精髓-----“上医治未病”

    常被我们忽视的中医最高境界:治未病

    “上医治未病”最早源自于《黄帝内经》所说:“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此之谓也”。“治”,为治理管理的意思。“治未病”即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发展。其在中医中的主要思想是: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

    未病先防重在于养生。主要包括:法于自然之道,调理精神情志,保持阴平阳秘这三方面。

    1.法于自然之道

    顾名思义,顺应自然规律的发展变化,起居能顺应四时的变化:春三月,应晚睡早起,在庭院里散步,舒缓身体,以使神志随生发之气舒畅;夏三月,应晚睡早起,不要厌恶白天太长,应使腠理宣统,使阳气疏泄于外;秋三月,应早睡早起,保持意志安定,使精神内守,不急不躁;冬三月,应早睡晚起,等到太阳出来再起床,避开寒凉保持温暖,不能让皮肤开张出汗而频繁耗伤阳气。对于四时不正之气能够及时回避,能够顺应“春夏养阳,春秋养阴”的法则,即春夏顺应生长之气以养阳,秋冬顺应收藏之气以养阴。

    2.调理精神情志

    即保持精神上清净安闲,无欲无求,保持心志闲舒,心情安宁,没有恐惧,调整自己的爱好以适合世俗习惯,不生气,不使思想有过重的负担,以清净愉悦为本务,以悠然自得为目的,春天使情志随生发之气而舒畅,夏天保持心中没有郁怒,秋天保持意志安定不急不躁,冬天使意志如伏似藏,保证心里充实。这样以来,真气深藏顺从,精神持守而不外散。

    3.保持阴平阳密

    《黄帝内经》所说:“阴平阳密,精神乃治,阴阳离绝,精气乃绝”,阐明了阴阳的平秘对生命活动的重要意义。调和阴阳是最好的养生方法,阳气固密于外,阴气才能内守,如果阳气过于亢盛,不能固密,阴气就要亏耗而衰竭;阴气和平,阳气周密,精神就会旺盛;如果阴阳离绝而不相交,那么精气也就随之耗竭。

    既病防变

    既病防变,顾名思义,已经生病了就要及时的治疗,要能够预测到疾病可能的发展方向,以防止疾病的进一步进展。

    疾病的发展都有顺逆传变的规律,正确的预测到疾病的发展则能够及时阻断疾病的加重或转变。在中医理论基础中,脏腑之间有阴阳五行相生相克的关系,所以在疾病的发展传变中主要包括五行传变,表里内外的传变。

    1.五行传变

    五行传变中包括母子传变及乘侮关系的传变两种。

    (1)母子关系的传变包括“母病累子”即疾病从母脏传来,病依据相生方向侵及属子的脏腑。“子盗母气”即病变从子脏传来,侵及属母的脏腑。

    (2)乘侮关系的传变包括“相乘传变”即相克太过而导致疾病传变,“相侮传变”即反克为害。

    2.内外表里传变

    疾病的内外表里传变主要是指经络与脏腑的内外表里传变。

    在正常生理情况下,经络有运行气血,沟通表里,联络脏腑及感应传导的作用,所以在病理情况下,经络就成为传递病邪和反应病变的途径,《素问·皮部论》中讲:“邪客于皮则腠理开,开则邪客于络脉,络脉满则注于经脉,经脉满则入舍于脏腑也”,说明了经络是从皮毛腠理内传于脏腑的传变途径。故而,在疾病产生后可以通过对此传变规律的分析进行预防。

    了解了中医的核心精髓,把这运用到我们的具体生活中,对于我们的健康来说是善莫大焉的,把未病和病都看作是我们身体的一个状态,这种状态的相互转变有着量的积累和质变的临界,把控好了未病的状态,就控制了治病的有效手段。中医治未病的这种理论是其对人体健康也是对世界医学最宝贵的贡献。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常被我们忽视的中医最高境界:治未病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udkj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