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的马云在一次演讲中说:“我毕业于杭师院。我有时候在想,如果我毕业于北大、清华,可能现在每天就做研究了,正因为我毕业于杭师院,所以才有了现在的经历。文化是玩出来的,会玩的孩子、能玩的孩子、想玩的孩子一般都很有出息。”
![](https://img.haomeiwen.com/i22476201/bb06d6a3258b58ec.jpg)
其实,不仅仅文化是玩出来的,整个未来很可能都是玩出来的。简·麦戈尼格尔在《游戏改变世界》一书中充分论述了游戏对人类的重要性,他断言:“游戏,将成为地球生命的下一种突破性结构。只要团结一心,我们可以利用游戏提高全球生活质量,为未来做好准备,让地球顺利进入下一个千年的全球性使命。”
但是,与100年前相比,孩子们的玩耍状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彼得·格雷发现:(孩子的)自由玩耍时间减少,一心追求名利的野心家们向孩子的童年下手,这一切导致了惨重的后果。在过去的50年间,年轻人中患与压力相关的心理失调的比例急速上升。自由玩耍时间的减少导致年轻人同理心的减弱以及自恋的加剧。
“玩耍”对孩子的重要性可能超过成人的想象,儿童在幼年生活中,不是靠“观察”、“吸收”或“仔细看”来学习。他们是经由游戏形成学习经验来建构并解构这个世界。游戏、学习和发展在婴幼儿身上的汇流,比任何其他年龄的人都要明显。
伯纳德·苏茨认为“游戏让我们在无事可做时有事可做。所以,我们才把游戏当作‘消遣’,把其视为填补生活空隙的调剂,但它们远比这些重要得多。它们是通往未来的线索。它们此刻辛勤培育的东西,或许正是我们日后唯一的救赎。”
不仅是幼龄儿童,即使学龄儿童,依然需要不断玩耍。因为好奇心促使儿童探寻和理解新知识,爱玩的天性则刺激他们实践新技能,并富有创意地使用这些技能。
所以,家长要营造一种寓教于乐的氛围,孩子拥有玩耍的心态可以增强创造力,有助于解决洞察力问题和逻辑问题。
![](https://img.haomeiwen.com/i22476201/964c42b6cc77bc84.jpg)
根据彼得·格雷的发现,“玩”具有以下5个特点:
(1)玩是自我选择及自我指导的;
(2)玩是方式重于结果的活动;
(3)玩的结构或规则并不由玩者的身体需要发起,而是由其思维发起;
(4)玩是富有想象力的、虚构的,让人们的精神在某种程度上逃离“真实”或“严肃”的生活;
(5)玩耍需要活跃、警醒却无压力的心境。这些特点使得孩子在玩耍中不仅能收获健康的心态,还能学习得更有成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