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给我呈现的乌托邦是完全扭曲的“正义”。
人在遭受到极端精神压力的时候就会逐渐倾向于放弃思考,停止思考的同时痛苦似乎也会戛然而止。放弃往往是容易的,毕竟在挣扎和懒惰的天平上,大部分人往往倾向于后者,这也是人类的天性之一。但是放弃就能一劳永逸吗?书中的给出的答案却是肯定的,短时间的放弃或许不能一劳永逸,但保持永恒的放弃——甚至不再使是否选择放弃成为一件需要考虑的事情,却可以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只需交出思考的主动性,便可以永远活在庇护之下并逃离所谓思考的痛苦,因为你的余生都将被无止境的仇恨、愤怒、无脑崇拜和狂热所充斥。
但这里其实模糊了一个概念,人的思考往往源自对外部世界的好奇,其中大多是内心想法与外部世界之间的差异,当外部世界与内心世界的设想偏差过大,人脑中便会涌现出无数纠缠交杂的质疑和消极情绪,随之而来的还有大量的思考过程,甚至会在这种纠结里形成新的思想,而思想便可进一步引导实践——这便是千百年来人类社会变化发展的源头。
书中团体为了永久地保证自己的地位,在向其他人施加尖锐压力的同时也对他们进行深刻而持久的思维固化,自古以来压迫都会带来反抗,但书中的团体却以雷厉风行的手段切断了压迫和反抗之间的桥梁,甚至在人们脑海中抹去了“压迫”这一概念并将所有可能的异端思想扼杀在出现之前。也就是说,“打一巴掌给一个甜枣”,实施压迫和剥削让你感到迷惑和痛苦时,再无所不用其极的手段威逼利诱式地指出一条“康庄大道”,这便是主角所面临的困境。我想这是比严刑拷打更抽筋拔髓的做法——毁灭人的精神。
在我们所处的现实社会中“人人生而平等且都有追求自由与幸福生活的权利”是一个无需言明的共识,甚至可以说这是现代社会奠基式的前提。但这一前提在《1984》中描绘的党却为了实现永恒的铁壁统治而将其污为谎言与谬误,甚至无视战争对普通民众带来的巨大伤害,打着“战争即和平”的旗号将其异化为纯粹的政治手段反复施行,这才是对人性最大的剥削。因为战争本身对生产的强大消耗力和以战争为唯一目的的技术发展导向,书中许多人只能保证最基本的生存需要,成为了思想上和物质上彻头彻尾的乞丐。比起受到压迫但无法反抗更可悲的是,受到极端压迫的时候竟不认为那是压迫,反而甘之如饴,自动地把自己变成一条不会思考只会服从命令的恶狗。
书中描写的情形或许并不会发生在现实生活中,但是我们却依旧应当保持独立思考的能力——“未知全貌,不予置评”。最近一段时间发生了许多令人惊掉下巴的公众事件,曾经也有过许多反转再反转的新闻,唯一不成为那条被人当枪使的恶犬的办法就是保持独立的思考能力,不要听风就是雨,更不要滥用正义的名号,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对屏幕那头的他人评头论足。法不责众导致的最直接的结果就是即使正义无处不在,却也可能无法在所有需要的地方被及时伸张。
所以,管好自己的脑子和嘴,多听多看多思考并慎重发表见解,其实就已经是对真善美最好的应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