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出生在90年的人,深刻地感受到中国这几十年来社会的变迁,都戏剧性地集中在了家庭三代人身上。
爷爷奶奶还是封建男尊女卑时代的人,包办婚姻,男强女弱,生活节俭,思想保守。
爸爸妈妈便是走进新时代的人,相亲结婚,妈妈从如履薄冰的媳妇熬成家庭的大内总管,爸爸妈妈一辈子争争吵吵,虽然思想守旧但是愿意与小辈沟通,逐渐变得开明起来。
姐姐和我从小在比较严格的家教下长大,成绩尚佳,在异地的大城市上大学、工作,姐姐已经与去年秋天结婚,与姐夫定居在天津。我自从18岁读大学以来一直在北京学习和工作,本科毕业就在私企工作,然后跳槽去大学老师的公司,又跳槽和网上的陌生人合伙做餐饮生意,各种经历长则2年、断则4个月,现距离毕业已经3年,基本可以说一事无成,在家人的教育和自己的领悟下参加了研究生入学考试,再给自己一次选择的机会。
我和姐姐均是在大学时候恋爱,不过他当时的男朋友、也就是我现在的姐夫,是她的高中同学,也就是说是我们这个地方的人。而我却谈了一个外地的男朋友,非高非富非帅,毕业后在北京考上了公务员,加上一直比较处得来,所以二人感情比较稳定。但在走向婚姻的这个道路上,还有很多障碍要度过。
现在家中奶奶和父母一起生活,爷爷在我考上大学那年病逝,姐姐姐夫定居天津,我还在去留北京的道路上徘徊。去年年底考完研究生入学考试之后回到家中,算是近几年来在家里待的时间最久的一次,而且也是姐姐新婚后第一个不回家团聚的新年,这个长假,值得记录。
我们是大大社会背景下的一个小小家庭,一个传统、普通、平凡的家,这个家让我们温暖,让我们成长和成才,而当家人逐渐老去的时候,我才意识到,其实我们一直很相爱。
每个家庭有每个家庭的氛围,有每个家庭的节奏,每个家庭成员在家庭中总是有自己的角色,各种生活小事,没有经历就不会觉察其中趣味。而我在逐渐褪去幼稚外壳的时候,渐渐喜欢体味与家人相处的细节和趣味,作为未出嫁的女儿,我更应该珍惜能够和家人陪伴的时光。
我们这一代,读书时候可能就不和父母一起生活,上大学后直接结婚的人越来越多,我们又开始拼事业、为新的家庭付出,转念想想,家人是不是已经变成了过节时候买礼物,过年时候像旅游一样看看的人?家庭是不是变成了提起来索然无味、待着无所事事的地方?这和是否接受高等教育无关,这是一种爱和感恩的觉悟。我渐渐在醒悟。
所以,很简单,混杂着家庭琐事记录,混杂着对逝去亲人的怀念,混杂着往日生活的追忆,敲敲打打数千字,家的故事。
是为开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