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浩浩荡荡,风起云涌,网络也是这样。
一篇《寒门状元之死》几乎霸屏整个媒体头条。原文漏洞百出,有虚假传播的头衔,现在已经不见天日。
是好是坏,是优是劣,抨击的文章也无处不在。
这也难怪,年近将至,春天的脚步也近了,百花争艳,无独有偶,热点便是这春象的兆头,追求10w+难免就成了一个非常极具诱惑的奖品,这不足为奇。
人嘛,总是有那么点虚荣心需要满足。“含金量”也不再是一篇文章的质量,倒是热点变得更值钱。
所以对于营销作者来说,故事的真实性已经不再重要,能够哗众取宠才是价值所在。
对于混一口饭来说,这不过分。但是欺骗她人的感情,消费她人的情绪,这就过分了。
我一直以为人是非常聪明的一种生物,倒是这一点认为显得自己愚蠢至极。
咪蒙写文,女性色彩浓厚,能够抓住女性读者的心声作为营销手段,这也是一种本事。
助理杨乐多倒是秉承了这种习性,没想着怎么提升文章的“含金量”,倒是学了一手“感情骗子”的手段。
咪蒙粉不爱听,但她们就是骗子。
同样作为吐槽,同样作为营销文,平原公子作为一个北方人士,性格秉直,直接骂街。但人家倒是正直,有道德准则,不做行骗,即使是情感。
这是一点问题。
纵观网络的扩散速度,不得不惊呼。倒是10w+这样的文章都有一个共性:
《我努力了十八年,才能和你坐一起喝咖啡》
《读了211、985,还是一无所有》
《年薪50万的我,活得像条狗》
《昨天,我的博士同学自杀了》
《两套房子,我却要靠榨菜度日》
《一个出身寒门的状元之死》
原谅我不厚道地摘选公子的举例。
这些标题和特性,无不外在透露生活在底层人士的心酸,准确一点就是“穷酸”,无论以哪种身份。“寒门弟子”倒是好听委婉,实质上的意思不就是穷人么?
中国改革开放以后,都在宣传“公平”,但人心却对穷人一点都不公平。
像这些媒体文章,标题和中心主义,事实上都在“诅咒”穷人不得好死,却还得到追捧。
在道德行为上,我不敢说它是错的,每个人的道德行为标准不一。倒是在价值观上,这是非常扭曲的一种心态的存在。
而人是肤浅的,常常一点小共鸣,就觉得是真理的呈现。这是一种安慰,也是一种可悲啊。
本着像是一个情感高手在为别人解围,实则却在变着法骂你傻子。而众多人却还把它们当成神一般的存在?
《皇帝的新衣》也就是这么来的!
这是第二点问题。
第一点是欺骗感情,第二点是消费“寒门子弟”。多的也就不说,这两点法律上也构不成犯罪,但是构成了一种侮辱。
侮辱的是你的智商上的一种缺陷。而你却还津津乐道它的伟大和感性!
怪不得,“穷人”都该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