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精进》(采铜 著),让你成为一个更“酷”的人。什么样的人才算是“酷酷的”呢?读过了本书之后,我的理解是这样的:做一个让你所喜欢的自己,要有独特的个性特点,而不是一味追求社会认同的你,还要是一个通过不断地探索发现,总结自我,突破自我的人。当然也不是要让你成为一个标新立异、特立独行的人,这份酷更多的是源于你的思想,更多对理论与现实地思考,言行中自然流露,实践中富有创造性,即使不标榜自己,都有光环儿随行的那种。
个人觉得这本书是一本重在传达思维方式的工具书,书中从“应该怎样对待时间”、“如何做出更好选择”、“如何有效行动”、“如何提升学习能力”、“如何修炼思维”、“如何优化努力方式”、“最终创造成功”等七个部分阐述并指导一个人修炼进阶到更高层次的过程,旨在指导喜欢它的读者朋友一步步实现转变,成为一个更厉害的人。
书中有一些观点或者句子我很喜欢,摘录下来与大家分享:
1、由当下向过去和未来延伸,提出十条更好对待时间的建议:
(1)生活在当下——不瞻前顾后,不左顾右盼,不患得患失;
(2)严肃地对待时间——审慎、郑重地思考时间对我们的价值并用好它;
(3)留意自己拥有的空间并享受它——找到自己的“独享时刻”,不要疲于奔命;
(4)反思自己和其他人的时间视角——认识到自己和他人时间视角的不同,换位思考;
(5)从现在出发联结过去——过去并没有远去,它对今天仍有意义;
(6)并不完全沉浸于过去——比过去更重要的是现在;
(7)制定实现目标的计划——未来视角让我们的行动更加有序;
(8)平衡计划和非计划时间——由于随机性和不可预见因素的影响,我们的生活并不能完全被计划,平衡计划和非计划就是在未来视角和现在视角之间找到平衡点;
(9)视未来存在于当下——未来并非遥不可及,它就出现在即将到来的每一分每一秒;
(10)对未来保持积极的态度——既然未来难以预测,那么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它能让我们在当下更有行动力。
2、把时间花在值得做的事情上,分析一件事情值不值得去做、花多少精力去做的时候,可以从两个角度来评估:一是这件事在当下将带给我的收益大小;二是这项收益随时间衰减的速度(收益半衰期),半衰期长的时间,其影响会持续较久。
3、当我们在人生中遇到某个无法摆脱的僵局时,先不妨试试这三步:(1)找出潜意识中的隐含假设;(2)识别隐含假设中的不合理性,进行校正;(3)形成新的更灵活的思维框架,在此基础上思考出“可能选项”并进行尝试。
4、克服天性中的选择弱势,选择太多怎么办?运用精细化思考,维度分析法,把选择的对象分解成不同的维度,然后分别就不同的维度做出评估。
5、最有效的就是即可行动。“现在”就是最好的时机,不管怎样,只要开始就好。
6、学习,应该以学习者心中的问题为中心,让问题引导着我们去探求答案。问题的提出,需要基于已有的知识体系,并通过问题将新、旧知识串联起来。
7、求知分为三个层级:信息、知识和技能。最差的学习者只接收信息,贪多求广;好一点的学习者看重知识,以记忆为目标;高手磨炼技能,只求日日精进。不管我们想学或者正在学的是哪一个领域的知识,我们都可以想一想,如何不把它当成是一种静态的、安安静静地躺在书本里的东西,而是把它当成一种动态的、可运用的、可以用来完成某件事情的技能。
8、所谓灵感,所谓潜意识的思考,并非平白无故产生的,而是依赖于思考者已经拥有的丰富的、充足的、多元的思考材料,潜意识的作用是借用其强大的并行计算能力,把这些思考材料进行各种整合。可以说,你在灵感酝酿之前,所做的素材准备工作越是充分,那么获得创造性成果的概率就越大。
9、培养简洁的表达能力,适度的简洁,意味着更丰富的内涵。
10、一个僵固性心智的人怎样才能转变为成长型心智呢?一个有效的方法是改变自己的语言习惯,把封闭性、绝对化的总结性评价改为开放式的启发式提问。
11、努力不仅是一种信念,不只是意志力的较量,它更是一种具有策略性的活动。这种策略性体现在对个人资源的调配、行动方向的选择、执行进度的把控和调适多方面上,而好的策略是可以不断学习和优化的。
12、一个恼人的意外变成了迈向成功的契机,人是需要一些挫折、失败或者高难度的挑战来刺激的。如果总是一帆风顺,就会一直待在自己的“舒适区”里不肯出来,潜能就无法被充分地激发。从这个角度讲,挑战和才能是相伴相生的。
13、简而言之,求解现实问题,就是求解复杂性,求解各种未知和不确定,以及求解永恒不停的变化。
14、在现实世界中思考理论问题,在理论世界中思考现实问题。在现实世界中思考理论问题,可以让我们比其他的实践者思考得更加深刻和系统,然后又反过来助益我们对现实问题的分析和解决;在理论世界中思考现实问题,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理论的适应范围和界限,然后又反过来优化和完善我们的理论。更重要的是,这种思考的过程,逼促我们去建立理论和现实之间的联结。
15、酷的反面不是不酷,不酷只是生活的常态。酷的反面是无味,无味就是重复无价值或价值被掏空的事物。当我们避开了追求社会认同的陷阱,也意识到去做酷事的价值以后,我们可能便走上了因独特而成功的道路。
当然,可能不是每个人都喜欢或者认同上面这些摘录的语段或观点,因为这些观点放在文章里的时候是有铺垫和语境的,要比在这里呈现更有说服力的,我在这里的呈现是比较片面的,所以还是鼓励大家自己去读原书本身。即使同样的观点话语对我们每个人的启发也可能是不同的。
这本书对我而言,读过之后确实在思维上是有启迪的,觉得对我的帮助和提升也是挺大的,所以推荐给大家看,希望你们也可以找到自己喜欢的点。
文章最后给大家附上我整理的思维导图,让大家对这本书的全文结构的和一些重要观点有一个初步认知,更多精彩都在书里等着大家。(如果有喜欢这个思维导图却看不清的朋友可以留言,稍后发给你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