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于永正老师的文章——《假如让我再做老师,我决不会这样做》,再一次被于老师真实诚挚的教育思想和情感所感动。
一位退休的全国特级教师,都能在生前认真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何况我们工作在一线、天天跟学生在一起的老师呢?
记得十几年前,有幸聆听了于永正老师的一节公开课,他蹲着马步,在黑板上一笔一划、工工整整板书的情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就是从那时起,我更加意识到老师榜样示范的重要,从不在黑板上乱写一个字。
作为一名工作时间“余额”已不多的老教师,我也常常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有没有真正做到教书育人,有没有考虑到孩子的全面发展,有没有尊重和善待每个孩子,有没有教给孩子读书学习的方法,有没有激励和唤醒那些懵懂的心灵……
老师要善于倾听,及时排解学生的不良情绪。昨天晨读课,我刚进教室,发现皓然正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地哭,好像受了天大的委屈。如果急于上课,置之不理,这个孩子整个晨读课上将带着情绪,无法正常读书学习。于是我俯下身子,听皓然说出他的委屈:“浩文鄙视我,骂我。”周围几个同学纷纷说:“我们一来教室,就发现皓然再大吵大闹。”我制止旁观者,再询问浩文到底是谁先惹了谁,浩文很诚实:“是我先骂了皓然。”真相大白。我先肯定了了浩文的诚实,再教导他:“如果把骂人的脏话换成一句礼貌的问候,多好。你长得很干净,语言也要干净。”再告诉皓然:“我知道了你的委屈,不是你的错。”皓然破涕为笑,整个晨读课都在快乐地读书。
育人,其实就蕴含在日常教学的点滴细节中。作为老师,我们要常常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提升自身的教育思想,做孩子的良师益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