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8月22日 周日 会泽 多云转晴
今日是农历七月十五,先来学习有关中元节的知识。
![](https://img.haomeiwen.com/i3254712/51daac260d0a6481.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3254712/c60d7ba918516863.jpg)
中元节,别名七月半、七月十四、祭祖节、盂兰盆节、地官节。节日习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灯、祀亡魂、焚纸锭、祭祀土地等。
“中元节”是道教的叫法,民间世俗称为“七月半”(或“七月十四”),它的产生可追溯到上古时代的祖灵崇拜以及相关时祭。节期与古老文化中的阴阳消长循环之理有关,在《易经》中,“七”是一个变化的数字,是复生之数。七月乃吉祥月、孝亲月,七月半是民间初秋庆贺丰收、酬谢大地的节日,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该节是追怀先人的一种文化传统节日,其文化核心是敬祖尽孝。
“七月半”原本是上古时代民间的祭祖节,而被称为“中元节”,则是源于东汉后道教的说法。道教认为七月半是地官诞辰,祈求地官赦罪之日,阴曹地府将放出全部鬼魂,已故祖先可回家团圆,因此将七月半秋尝祭祖节称为“中元节”;佛教中称为“盂兰盆节”。在统治者推崇道教的唐代,道教的中元节开始兴盛,并且逐渐将“中元”固定为节名相沿迄今。中元节与上元节、下元节合称“三元”。七月十四/十五日祭祖是流行于汉字文化圈诸国以及海外华人地区的传统文化节日,与除夕、清明节、重阳节均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祭祖大节。(以上内容摘自网络,仍有重温学习之必要)。
曲靖地方“中元节”的风俗亦是祭祖,但此季稻谷还未成熟,尝新还稍早一点。祭祖一般多在农历七月十三、十四日晚间,太阳落山之后,带领家人缅怀先人的事迹,烧些纸钱、纸锭及其它衣物等祭品、拨些水饭…。
今年祭祀,我是回到了会泽,因疫情防控的要求爱人呆在曲靖。农历七月十三日晚,我随母亲、姐弟等按传统习惯祭祀五月份逝世的父亲和其它早已仙逝的亲人,爱人是在农历七月十四日随曲靖家人来到指定地点送老祖。
现在国泰民安,生活条件好了,祭祀活动也隆重了许多,“年年有个七月半,前人做给后人看”嘛!农历十三、十四这两晚,在城乡指定的地点,路边、地埂亦或是空地,人车鼎沸,火光闪闪,一会儿的功夫祭品如纸绽、纸钱、衣物就化成了缕缕清烟,漂向天空,这也许是世间最真诚的烟火吧!
“未知死,焉知生”。祭祀是为了生者更好地活着,有祭祀说明后继有人。这是敬畏的烟火,“天人合一”,敬天敬地敬鬼神;这是希望的烟火,斯人已逝,生者坚强,后人努力就会一代更比一代强;这是感恩的烟火,感恩天地祖宗的护祐;这是传承的烟火,中华文明生生不息,没有消亡,只有软弱之后的复兴...。
在南方,祭祀活动集中在农历十四、十五就要完成,真正的农历七月十五日,我觉得是沐浴、是修正、是反思日子,是推陈出新迈新步的集结日。思想上紧起来,行动上动起来,习总书说“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努力就从此时此刻的当下开始。
晚12时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