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寄语!

作者: 简心旅 | 来源:发表于2018-08-25 07:56 被阅读42次
    中元节寄语!

    1.

    七月半又称中元节。

    老乡们习惯把七月半又名为“死人节,”听着有点毛骨悚然,不如中元节文雅。

    中元节适逢小秋,农作物成熟,民间用新米等做贡品,祭祀先祖,供奉时行礼如仪。

    相传,中元当日,阴曹地府将放出全部鬼魂,民间普遍进行祭祀鬼魂活动,凡有新丧的人家,例要上新坟,一般人家祭拜先祖祭孤魂野鬼,这是中国民间最大的祭祀节日之一。

    斟一杯美酒,寄托一片哀思;敬一位故人,把心里话诉说。献一束鲜花,祭奠已逝亡魂,念一段回忆,感恩此生相遇!

    2.

    很庆幸,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于我都有较深的记忆。爷爷是在我读初中的时候离开的,89高龄,外公、外婆、奶奶都在我参加工作后离世,也是在90岁上下。

    有关外公外婆我曾有纪录在案,在此,祭奠一下我的奶奶,李巧妹。

    奶奶家的住址就是现在娘家,从前门到后门不足15米的一间屋。育有五儿一女,领养了两个儿子,还有童养媳,家里母猪小猪成群。不可想象,当年是如何安置十来口人和牲畜的。

    长辈们口中的奶奶,是一位能干泼辣的妇人,目不识丁,心直口快,街坊邻里之间口角时有发生,但很快平息纠纷。

    印象深刻的一件事,奶奶生完儿子第二天,就起来磨豆腐了。

    奶奶出生于“三公彦”村,在我们缙云西乡属于最高地势。当时家乡流传说“危险三公彦,”寓意山势险峻陡峭。

    无法考证奶奶初嫁爷爷时,三寸金莲是怎样下山的。不过可以肯定不可能坐车来,因为奶奶活到93岁,从未坐过汽车,从未到过县城。

    3.

    学龄前的记忆里,奶奶给我梳头,用红毛线扎小辫,惹得小伙伴们取笑,说我像“大骨鸡,”(村里一位傻妞)我哭闹着不让奶奶扎辫子。

    晚上与奶奶同眠共枕,床头有番薯条,奶奶不让吃,睡前偷偷的摸一根,轻轻地嚼着吃,那味道,啧,啧,啧!连梦都是甜味。

    奶奶给我装饭菜的碗是毛竹碗,其实就是把毛竹据下一截,以毛竹节为地盘,毛竹碗打不破。可吃饭时,碗底凹陷部分的饭粒倒饬不出来,奶奶让我用手去抓。

    奶奶不曾去过医院,偶尔肚子痛,让我们使劲敲她的背,过会儿真就不痛了。她一定是胃痛,她常吃些霉烂食物,啥剩菜剩饭都不舍得倒掉,对她无可奈何。在讲究卫生方面,奶奶做得很不够。

    我不曾见过奶奶洗头,还时常把油摸在稀稀疏疏的几根头发上,一直盘着发髻,穿着大襟衣服,裹着小脚,活脱脱的清末后裔。

    87年冬天,记得我正坐月子,奶奶半夜打翻了火笼,被子着火了,蚊帐着火了,床上方是木板。真不知道90岁的奶奶哪来的睿智和冷静,先拉下蚊帐,在漆黑的夜里,小脚移步到柜子附近的水缸旁,一脸盆一脸盆把火浇灭。

    第二天早上,只见奶奶床上被子、蚊帐已被烧成一堆湿透的碎片,屋内狼藉一片,奶奶坐在一旁瑟瑟发抖。不幸中的万幸,万一火苗窜上楼板,一条街的房子都连在一起,后果不堪设想。

    奶奶与家人们坐在电视机前,她看不懂电视,见我们笑了,她也呵呵呵的傻笑。

    4.

    奶奶走的很安详,没有疼痛,没有难受,自然回归她永远的家。奶奶的一生度很平凡,默默地劳作,生儿育女,子孙满堂。

    逝者如斯,外公外婆,爷爷奶奶你们在那边都好吗,借中元节之际,缅怀过去的岁月,愿你们在另一个世界幸福安好!

    逝者早已经融入泥土之中,再也找不到他们的足迹。闭上眼,是他们的容颜,睁开眼,看他们的照片,好像离开就在昨天,好像他们没有走远。

    中元节,愿天堂的逝者安息,愿活着的人儿珍惜,珍惜每一份时光,珍惜每一份真情!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中元节寄语!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jgii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