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尔.盖茨曾在Ted演讲开头第一句就提到,“每个人都需要一个教练”。我们所熟知的乔布斯、扎克伯格,都曾有自己的教练。
教练在国内还是比较陌生的,但在西方已经是主流产业的标配了,几年前的《经济学人》杂志就指出,美国有4万人在做教练,24亿美金的市场每年还以18%的速度在增长。在英国,十家公司有九家在用教练,大约占到总数的88%。澳大利亚的管理学院报告也指出,70%的公司在用教练。
那教练到底是做什么的?
简单讲,教练是一门课,但却是一门特殊的课。
从小到大,所有的课、所有的人都在教我们标准答案。你该这样和领导相处,你该这样做销售,你该这样带团队,你该这样规划职业... 每个身边的人、每篇公众号文章、每个市面上的课程都在致力于给你指导和答案。这些标准答案,省时省力,唯一的问题是,它们都是别人的答案,其实并不适合我们自己。
而教练这门课,却是在教我们做自己。
一般而言,我们都有两个自己,一个理想的自己,一个被生活所困的自己,然后中间有条深深的鸿沟,你知道跳过去你就牛逼了,但你也知道你很多次都跳到沟里去了。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一场马拉松,少数人一辈子在不断超越自己,多数人却在不断碰壁。对于想做更好的自己的我们,多少都在这条路上有些探索,也迈出了一些步子,但因为方法用错了,便总有一些拦路虎在拦着我们到那个想去的地方。
这是一条很美又很难的旅程。对于专业的马拉松选手而言,他的身边一定有一位教练和助跑。因为想到终点,因为不想受伤,他不会像业余选手一样,把自己交给老天,而是肯下功夫,寻求专业的指导。而人生也一样。人生要做成自己、不断突破,也一样需要教练,如果你想做不一样的自己,便需要制定最适合自己的改变计划,自己定KPI、自己去执行。
这个过程只要上手就会发现并不容易,每一个敢于对自己负责的人,都会在过程中经历种种波折,自我怀疑、自我否定。
如果从理科思维讲,体育界的教练是在帮运动员塑造自己的肌肉,而商界/人生的教练,则是在帮人塑造大脑的神经肌肉。这肌肉的打磨就像是修炼武功,从一级到九级,需要大量的修行和试错,很难一蹴而就,这时候一个专业的陪伴就显得尤为重要,它会扶你迈过那个看起来很高的坎,去和更好的那个自己相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