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想法
学习 | 心的对话

学习 | 心的对话

作者: 林青澜 | 来源:发表于2021-02-04 22:40 被阅读0次

    【日更第760天】

    与这个世界的碰撞

    我们看见了自己

    世界是“我”的反馈

    “我”是看见世界的开始

    互为印证

    这是我今年在学习的心对话课程,这次的学习,让我们体会心的对话,具体是什么样的体会,以下,是学习过程中的笔记,以及今日的复盘和思考,自己会做出的应对方式:

    一,【心的对话,与脑的对话区别】

    1,心对话:

    对于他人:

    关注人,关注当下,没有过去的印象做依据,没有评判,只是用心倾听,保持好奇心,允许可能性,允许未知的发生。

    对于自己:

    觉察自己,问候自己,关心自己,关心自己的感受,心情,我想要什么,我了解自己么?

    我爱自己吗?

    我关心的是自己吗?

    我对自己没有评判吗?

    我有深入探索自己,支持自己了吗?

    2,脑对话:

    我们对待事情的方式,过度依赖大脑的分析,对事的处理方式,会用大脑去纠正,指责,批评,指教,只注重结果,只想讨论是非对错,并且给出建议,意图解决问题。

    在工作中,运用理性的思维,对“事”不对人,是可以的。但更多的事情,其实都是“人”的事情,最终回归到人的感受上,用“心”,就是去感受这件事背后的根本,是“人”,还是“事”。

    如果能够觉察到事情最终的根本是为了“人”的感受,那么对话,既要用“脑”,也要用“心”,把“心”带到“脑”的身边,把人关注到事情中。不要一味追求解决事情,似乎解决了问题就卸下了负担,而是要去感受,如何让“人”的需求被看见,感受得到满足。

    心的对话,是关心“人”的感受,再去对话“事”。

    二,【学习中的疑惑】

    疑惑,之所以被看见,被听见,被触动,是因为自己也有相同的困惑,因此记录下来,去观察他人的解决之道——我们通过观察别人,看见自己,通过看见自己,同理他人。

    问题1:与别人的交流都是在关注自己,是否太爱自己了?——潜台词是,我太关注自己是否太自私了?

    有很多对自己的批判,对家人的内疚等等——这种评判的方式,不是给出爱,而是依然站在别人的需求来审视自己。

    能否放下评判?“爱”自己,真的爱自己了吗?我有感到愉悦吗?有感觉到被爱吗?有感觉到内心的充盈和满足吗?如果没有,那也仅仅是因为自己需要这个“被爱的动作”,却没有真正得到“爱的疗愈”。

    那么,请学着更爱自己,因为,只有把自己安顿好了,这个世界才全然好了。

    问题2:太想要有个反应,头脑空白——期待“反应”的发生已经是一种“反应”,只是还没有觉察。

    我想,这个时候,静静体会自己的“思维”,允许一切可能的发生,不为反应而反应,而是去接纳自己。

    有时候,我们太想要与外界产生链接,太想要说话,太想表达,太急于存在——试着退回来,回到自己的世界,不加评判地感受,让宁静缓缓流动。

    问题3:内心经常有很多对话,却没有真正的对话,只是不满,冷战。

    是否总是在心里天人交战,却不知道如何去表达自己的情绪,自己的不满,自己的需求,自己的爱和感受?即使对于最亲密的人,因为有太多的需求无法表达,积淀久了,以愤怒的方式火山喷发一通后,却发现什么都没有说清楚:问题依然还是问题,需求还是没有得到满足?

    换一种方式,娓娓道来,甚至可以用笔写下,像写情书一样,表达出自己的需求,自己内心的对话。

    “看见”真正的情绪——已经是一种疗愈。

    问题4:通过“听”,照见自己,是否有很多评判与思考?(无论是自己的评判,还是他人的评判)表达是否到位?

    听课的时候,我能听到太多的评判,对自我的评判——评判背后,是需要被拥抱的那个内在的孩子,我在想,我说话,是否也有太多的评判?

    答案是没有,我放过了自己,也放下了很多他人的评判,我知道那些是他人的。

    可是,大多数人都没有办法放下评判,既放不下对自己的评判,更把他人的评判像是枷锁一样背负在自己身上——为什么我们要去背负?

    要知道,别人只是轻飘飘不负责地说出来就忘记的评判,却让你沉甸甸地背负在自己身上?

    学会拒绝:你认为的只是你认为的,我不会这么认为自己。

    放下外界的评判,然后,再放下对自己的评判:这个世界对“我”已经有很多恶意了,我就不能好好地“爱”自己吗?

    那些所谓的“正确”真的是“正确”吗?

    去觉察这些评判,然后放下。

    问题5:太想解决问题,太注重“解决问题”,忽略了“我们可能就是创造问题的人”,太少关注人,而是关注事情和结果,没有对话,只是训话,缺少与人的交流,与心对话。

    这是我们都经常会犯的错误,太急于解决问题,手法粗暴,是否可以停下来,去理解对方的感受,去听,用心听——别太急躁。

    结果或许就会不一样。

    三,【我在这节课学习到】:

    我们内心的焦虑是什么呢?

    其实我们要处理的,是自己的状态,自己的情绪。

    一个新名词:

    情绪开关——不要把情绪开关交给别人。

    去观察自己情绪爆发的原因,记录下来引发情绪爆发的所在,找到那个开关,去掉它。

    真正去关注人,对方的想法,对方的感受,对方的需求,去用心了解他,理解他,感受他。

    当内心有稳定的力量时,才能把很多的方法用好——情绪的力量很强大,强大到我们明知道这样是错的,也无法自我控制,也无法很好地运用方法。

    用心对话的方式,学着与自己的情绪相处,了解自己的情绪,先处理自己的情绪,拥有平静的能量,正心正念,从而,从内及外,自我控制力加强,才能做到自己期待的事情。

    陪伴自己,问自己:我此刻的心情如何?我有没有安顿好自己的内在?有没有包容?接纳自己?

    再去进行与他人的对话——如果不具备能量时,先照顾好自己。

    学习了解自己,从而推己及人,了解他人。透过自己看到别人,透过别人,照见自己。

    所有的真实,都在发生,时刻都可以去学习,透过他人去发现自己,要怎么做对话,自己能做到什么?

    随时都可以去锻炼——去发现他人怎么做,老师怎么做,尔后学着自己去做。

    观察自己,有没有在听,还是思绪漂浮在思考其它的事情?通过他人的语言,我的了解和理解是什么?通过听,回到“心”,回到对人的了解和理解,触动自我。

    提问,去关注人,关注人的感受,其次才是关注事——在这件事情中,人的感受是什么?人的需求有没有得到满足?

    大脑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人,也可以误解人。警惕大脑中的思维,多用“心”,让大脑有更多进行基于事实,基于“心”的正向的对话和交流,回归到对人的心对话中。

    【我的反思】

    与孩子的沟通中,与大女儿缺乏对话,总是命令,掌控,关注事情的结果,没有去关心她的情绪,她的需求,《正念管教》等书有很多的方法,但只关注术,也仅仅是停留在解决事情上,更多的是要去关注心,用心去对话,去关注想法,感受,需求,不要停留在事件上,关注人本身。

    用“心”去对话。

    关于本文

    ——林青澜,生活美学家

    私宅设计师,探索生活美学,空间美学,生活应是鲜活而有趣的,我喜欢具体而美好地生活着,以享受世间美好为终身情怀。

    做个优雅有趣的女子,用心品味生活——

    文字由青澜原创,图片来源于网络,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学习 | 心的对话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uqvt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