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本书叫《感受爱》,里面说到,有些人生活在一个不缺少爱的家庭里,也许是大人,也许是孩子,但是他们行为异常,举止不合时宜,无论你怎样安慰他,他总是一副苦大仇深的样子,让人焦虑。但这本书告诉我们,不是他们不可理喻,也不是故意找别扭,故意捣乱,而是他们的心里没有爱。爱就是生命,因为人是因为爱被造的,人一生活着的动机和目的就是爱,没有爱,为什么一个花枝招展的女孩,甘为人妻,为一个人生儿育女,让自己被消耗,衰老,枯萎?没有爱,为什么一个男人,汗流满面,辛苦劳作,只为了养活妻儿老小?可见,爱是一切的源头,是生命的源头,有了爱,一切都是情愿,哪怕是吃苦,没有爱,什么都没有,哪里还有理解,包容,付出,牺牲……
为什么会没有爱呢?爱是一种感觉,一种美好的感觉,美好到一个地步,“直叫人生死相许”。但是,如果有其他的感觉压住了这感觉,比如:焦虑,压力,压抑,悲伤,愤怒……这些感觉的侵袭,倾轧,人就感受不到爱了,若常常被那样的感觉慑住,就失去了感受爱的能力。
如果没有感受爱的能力,就像一颗枯木,无论怎样沐浴春光,经历春雨秋雨,都无法发出新芽,吐出绿叶。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人没有感受爱的能力,你给他多少爱,对于他来说,不仅不珍贵,反是多余,只能纵容他更加没有怜悯,不懂感恩。
那要怎样做呢?
先改变他的处境,因为他的焦虑,压力,痛苦……一定是来自于一个特定的环境,一个他适应不了的环境,正如一个富家孩子,他母亲花钱让他进了火箭班,但他根本跟不上,思想负担太重,精神失常了。所以,把环境挪开,他才能放松下来,消除紧张,他才能打开心门,才会注意到你说什么,听懂了,他就会明白。
所以,我们一定要走出一个误区,不是爱越多越好,而是,能够被感受到的爱,越多越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