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散文成长励志
父母家永远是孩子的避风港,但子女家却无爹娘的容身之处~~

父母家永远是孩子的避风港,但子女家却无爹娘的容身之处~~

作者: c5ce43bd8747 | 来源:发表于2019-02-08 11:46 被阅读0次

  和老公协商后,今年决定回婆家过年。严格来说应该是孩子二伯家,并不是真正的公婆家,因为公婆至今都没有,真正属于自己的家!这些年总在几个子女家辗转反折。公婆为人岁善良质朴,但头脑单纯,在处理家事上一直选择逃避,毫无方法可言。这些年漂泊在外,如今也没有自己容身之地。所以婆家人经常在赡养老人问题上争执不断,也给我们带来很多的困扰。而公婆和我们生活在一起时间最长,兄弟姐们中老公排行最小,人也最善良孝顺。

父母家永远是孩子的避风港,但子女家却无爹娘的容身之处~~

  前些年因为生活拮据,加上其他两个兄长不重视养老问题,所以一直没安排好两个老人的晚年生活。这几年条件慢慢改善,很多事情和想法刚梳理明白,可遗憾的是公公四年前不幸离世了。如今只剩婆婆孤身一人了,加上她在老家没有自己房子,更不好安排了。按道理应该几个子女轮流赡养,无奈其他兄长都不孝顺。加之距离遥远,不便来回折腾,更不忍心让年迈的婆婆,遭受被人推来推去不被重视的折磨。对感情尚好的人来说,一方的离去另一方是何等的折磨,加上无家可归更是难以忍受的煎熬~

  其实公婆总共有四个子女,大儿子结婚后远逃东北,年轻时公婆和大儿媳妇经常吵闹。导致后来他们以不帮看孩子为由,从此对父母不管不问。二儿子是过继给二爷爷的,把二爷养老送终后,觉得再无理由赡养自己的父母。而二嫂为人强势冷漠,并且嫌弃公婆,也是埋怨公婆在最需要的时候,不帮看孩子。另外婆婆还有一个女儿,但从小被骗婚,后来带着孩子逃离后又重新组建家庭。若干年后,大孩子因为性格自闭跳河自杀,种种磨难让大姑子对亲情也变得淡漠。所以连这个唯一的女儿对公婆依然不够孝顺。在那个年代的农村,受环境和教育的影响。孝敬老人意识特别淡薄,很多子女真的特别自私,对父母要求太高了。总希望老人永远任劳任怨的帮衬自己,而不愿付出孝顺父母一丁点。尤其爱拿是否帮看孩子为最大理由,有稍许的不满就以此为借口对父母不管不问。

  我明白,其实子女不孝的责任多在公婆身上。一是没有教育好孩子,再就是晚年没安排好自己的生活。这才导致在养老问题上矛盾不断。都觉得父母老了,没法帮他们干活。更害怕给自己添麻烦,于是都找各种理由回避养老问题。因为外出谋生,公婆早年把老房子卖了,后来也没在老家置办房屋。所以回家连个安稳的落脚处都没有,因而导致每次回老家办事只能借住哥嫂家。他们对父母尚不孝敬,更何况对我们呢。但哥嫂又死要面子,特别会做表面功夫。每到过年总劝我们回去,生怕别人挑他一点毛病。嘴上热情招呼,但每次回去又冷眼相待,真是自相矛盾。因为亲情淡薄,我也曾劝老公尽量少回去。尤其过年的时候,我们一大家子吃住都不便。何况我们已经有了自己的家,没必要再回去遭罪。每次都带着诚心期望的回去,但总是伤心失望而归。但老公是个重情义的人,加上二伯今年身体不好。老公很想回去看望下,也想努力让他们一家团结起来,但家事的繁杂并不是我们一己之力所能改变。

  所以今年回家只能住哥嫂家,这种看人脸色的日子真的难熬极了,如此一来过年便感觉索然无味。这一年是至今为止,过的最不愉快的一年。那种不被重视的冷落,一日三餐奔波的苦恼,短短几天让我们尝尽人情冷暖。哥嫂生活在农村,各种生活习惯让我们很不适。其实这些都是次要的,最无奈的是因为房子拥挤,不仅一日三餐两个家来回奔波。更让人无法忍受的是来自哥嫂淡漠的态度,消极无趣的过年仪式,冷嘲热讽的数落。纵然二伯还有点亲人的热情,但毕竟一日三餐的还得由二嫂来操持。加之二嫂又是个特别强势,冷漠,爱说脏话的人。在过年注重和谐气氛下,这些真的让我们很难堪。我们不辞劳累远途奔波,回家是为了一家人和和气气过年的,不是来受气的。买了一大推礼品,笑脸相陪也换不来他们的热情相待。简单说下几点接受不了的地方吧~

1.每次吃饭只顾自己,从来不知道招呼我们,弄得我们吃饭时都得小心翼翼,生怕说错了话惹他们不高兴。而且他们吃的特别快,吃完就走人。结果只剩下我们一家尴尬坐在那里,只能匆忙吃完,还得帮助收拾洗涮。

2.回家几天总对我们数落和冷嘲热讽,尤其对四岁的男孩,嫌弃各种不懂规矩,跑来跑去淘气玩耍。自我认为自己的孩子还算懂事有礼貌。另外对孩子来说初到新鲜的地方,肯定各种好奇,总想看看摸摸。可是他们却毫无耐心,甚至反感到大声呵斥。两个五十岁的成年人非得为难计较一个孩子。为人父母,即便自己孩子再不好,但当面被别人指责说教,心里真的很不是滋味。别的都可以忍受,唯有这点深深戳痛当娘的心~

3.因为人多,吃饭的地方住不下,玩不开。每次吃完饭都得去另一个房子休息,大冷天的,带着老人和孩子,两个地方奔波劳累,真是诸多的不便。

4.饭菜质量忽略不说,如今过年谁也不图吃喝。在人情淡薄的世界,只想一大家人和和气气过个欢喜年。让孩子和老人体验全家团圆的喜庆气氛,可是所有的一切都让人倍感凄凉。

5.自私冷漠,指责抱怨,我们都愿意忍受。如若说到他们的痛处能立马翻脸,甚至连他家孩子都跟着附和嘲弄。真的是有什么样的父母,就出什么样的孩子,张口闭口就要揍我孩子。

  一直以来,我特别不喜欢说这些鸡毛蒜皮的琐事。这可能是我人生中第一次愤怒的吐槽。我们不是逆来顺受,忍气吞声,更不是不知反抗的弱者。一是考虑到过年和气最重要,如果自己的牺牲忍耐能换来团结和气也是值得的。再就是我们一家相对文明些,有些脏话粗话,冷嘲热讽的话真的说不出口。论生活条件我们不比他家差,尽管吃住很不便,我们从来没有抱怨过。可让人心寒的是对我们的态度,也许是生活环境和层次的差异,亦或是嫉妒心的作祟。他们家条件不算太好,只有一个闺女,所以多少有嫉妒恨的原因在里面。还总是对我说,别觉得有个男孩就多了不起。养不好会祸害爹娘之类的话,虽然道理对,但时他们说出的那种语气和感觉明显是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的。

  以前条件不如他们的时候,总是嫌弃老公穷没本事。现在比他们好了,又找出各种理由挑剔孩子。有时候感觉兄弟姐们之间,还不如邻居和朋友单纯和善。过不好的时候怕你连累他,比他强又对你各种嫉妒恨。很难会发自内心的同情,鼓励和帮助你。更不会因为你幸福,而认同你得到的一切都值得,真诚为你高兴。我们不指望所有人雪中送炭,更不希望在我们高兴的时候泼冷水。

父母家永远是孩子的避风港,但子女家却无爹娘的容身之处~~

经过这番折腾,也让我们彻底看清现实和亲情的冷漠。即使所有人不管父母,我们也会尽力负责到老。不再对那些哥哥姐姐们有任何期望。父母把我们辛苦拉扯大就是最大的恩情,人若连最基本的孝道都没有,也没必要深交了。我们决定,从此再也不回老家过年了。以后回去办事宁愿住旅馆也不会再踏进他们家半步。但是婆婆尚在,早晚也要叶落归根。为以后回去有个落脚处,等条件和时机成熟我们会在老家买个房子。一是考虑到婆婆回去的时候可以住,毕竟人老了会留恋故土,再就是我们回去办事的时候有地方落身。更是证明给其他人看,谁才是真正孝顺父母的人,道貌岸然的漂亮话说再多,也不如踏实为父母做一件事。

父母家永远是孩子的避风港,但子女家却无爹娘的容身之处~~

  虽然他们每家房子都挺宽阔,但我们在城市的房子却相对拥挤。现在的农村房子院落都很宽敞的,但是却容不下婆婆一个小小的身躯。再就是我觉得婆婆在老家,还能有邻居熟人陪同聊聊天,不会太孤单。不像在陌生城市高楼电梯,车水马龙的各种不适应。因为人老了,终究还是要回归故土的。当年公公就是在终老的时候才送回去了,现在想想都好伤感和凄凉。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人到晚年,疾病缠身,子女不孝,飘无定所。真的希望这一切不要在婆婆身上重演~

相关文章

  • 父母家永远是孩子的避风港,但子女家却无爹娘的容身之处~~

    和老公协商后,今年决定回婆家过年。严格来说应该是孩子二伯家,并不是真正的公婆家,因为公婆至今都没有,真正属于自己...

  • 家永远是孩子的避风港

    《开往未知地的巴士》是一本文字和图画相结合的图书,适合小学低龄孩子阅读。这本书讲述的是孩子因与妈妈闹矛盾,离家出走...

  • 永远是孩子

    在父母面前,你永远是孩子。 一般来说,这是一种温馨的状态。家是永远的避风港,永远的心灵庇护所。 但,有些时候,这种...

  • 解读《废都》第四十三章

    有事钟无艳,无事夏迎春。 无论庄之蝶如何闹腾,最后兜底的永远是牛月清。家是避风港,但也正是这个温暖的避风港让庄之蝶...

  •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吧!家,永远是你的避风港;父母家人,永远是你最坚强的依靠;那些小伙伴们,已倒满酒杯,等待着你来喝...

  • 靠自己吧

    “父母的家永远是孩子的家;子女的家从来不是父母的家。 生孩子是任务,养孩子是义务,靠孩子是错误。”

  • 你的“家”,有没有消失?

    父母的家永远是孩子的家,子女的家从来不是父母的家。 这样一支短片扎心了。 父母养大了孩子,孩子求学、工作、成立自己...

  • 孝顺只是一种美好的奢望,可遇不可求。

    赵朴初说过: 父母的家永远是孩子的家;子女的家从来不是父母的家。生孩子是任务,养孩子是义务,靠孩子是错误。 孩子可...

  • 父母与孩子

    赵朴初说过: 父母的家永远是孩子的家;子女的家从来不是父母的家。生孩子是任务,养孩子是义务,靠孩子是错误。 其实,...

  • 说家、老、量子世界

    说家:父母的家永远是孩子的家;子女的家从来不是父母的家。生孩子是任务,养孩子是义务,靠孩子是错误。 说老:因老而看...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父母家永远是孩子的避风港,但子女家却无爹娘的容身之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uuws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