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512(静心而论1573):
了解十几岁孩子的心理学(2)
“家庭馅饼”是由家里的孩子们组成的,不包括父母,每一个孩子都是家庭馅饼中不同的片,孩子的那块 “家庭馅饼”能解释他们的很多行为;父母在孩子十几岁时需要解决的许多问题,都能在“家庭馅饼”中找到根源。
![](https://img.haomeiwen.com/i9153328/ea2f598b1a661569.png)
身处一个家庭中的孩子们,会用他们个人的逻辑来决定自己需要怎么做,才能达到归属感和自我价值感的首要目标,也就是说每个人在他们的家庭中都有自己的一套理论和想法;当我们清楚孩子选择的哪一块馅饼时,我们就能更清楚他们的逻辑。
每个人的性格特征不同,也就决定着每个孩子的行为特征不同,他们会通过他们不同的行为,找到归属感和价值感;比如家里有“好”孩子、“坏”孩子、“社交能力强”的孩子、“运动员”孩子、“害羞的”孩子、“叛逆的”孩子等等,他们是家庭馅饼中不同的片;但如果是独生子女的家庭,他(或她)就得到了整个家庭馅饼,但他们也会与自己身边同性别的亲人相比较。
很多家庭中,老大会感到自己必须永远当第一,有些还会表现的比较“拗”,因为当老大出生以后,都要独享父母的爱;而老二出生后都要来自老大的竞争,他们就需要学会察言观色,需要怎么讨好父母,让父母欢心,所以他们一般会表现出来比较讨人喜欢;如果是排在中间的孩子,他们经常会发现自己是居间调解人或者问题解决者,也会因为受到委屈而变得很敏感,会认为自己是别人看不见的隐身人,也就是会认为自己被家人所忽视;而最小的那个孩子会变得最招人喜欢,他们往往习惯于别人替他们做事,并且会发展出操纵别人照顾他们的技能,也有一些最小的孩子,会变得喜欢竞争,希望得到哥哥姐姐们所拥有的一切。如果是独生子女,喜欢自己成为特殊的人,并经常把自己与家人进行比较,这样就会出现,他们会感觉自己能力不足,似乎每个人都比他们强。
家庭中不同的孩子,都要呈现自己是有价值的、与众不同的;往往也会出现同胞竞争,这种同胞竞争如果升级的话,会成为浓浓的姐妹情;但如果父母经常无意识间肯定一个、否定一个的话,长时间会让两个孩子成为仇敌,甚至会影响他们的成年生活。正确的做法是父母要以积极的方式,赞扬、肯定、强调两个孩子各自的独特之处,鼓励两个孩子,同等对待他们,要将错误当做学习的机会,增进家人之间的共情和理解。
一般行为都是有目的的,尽管一个十几岁的孩子,可能不知道自己的目的,但他们错误的行为目标也是建立在潜在的信念之上,我们要了解他们错误背后的意义,这样就会更能正确的理解到孩子。
五种“错误的行为目标(或目的):1.得到关注和特殊服侍(即寻求过度关注或特殊服侍)、2.得到凌驾于他人之上的权利(寻求权力)、3.通过报复寻求公正(报复)、4.不让任何人对自己有任何期待(自暴自弃),5.寻找刺激。前四个是鲁道夫·德雷克斯的观点,第五个是阿德勒学派的一些心理学家又增加了一个专门针对十几岁孩子的第5个错误目的。
我们要学习掌握五种“错误的行为目标(或目的)”及其隐藏的信念,懂得十几岁孩子这个年龄段的特点,他们就是会通过他们的多种方式,呈现他们的价值和与众不同,张扬个性;因为每个人都想得到认可和关注,每个人都想要权利,他们需要的是指导和技能,当我们试图控制孩子的时候,孩子也许会反叛,也许会感到受到伤害,或者认为对他们不公平,有可能会产生报复,更严重的会自暴自弃,甚至会寻找刺激……
我们不要忽视了几乎每一个十几岁的孩子都有很强的能力,要看到他的感受,关注到孩子这个人本身,让他感觉到他最重要,而不是其他;如果孩子感觉到我们之重视他的学习、他的成绩,他也许就会反叛,可能会通过伤害自己来报复;我们要做的是找出一些方法,一小步行动,推着他们动起来,看到他们自身的价值,去关注他的优点,真心的喜欢他,爱他,陪着孩子去疏理,通过让孩子参与一个有用的任务,转移他的行为;对孩子和善而坚定、共情、把任务分成小步骤,停止任何批评,鼓励任何积极的尝试,相信孩子的能力,不放弃, 鼓励孩子以正面的方式寻找刺激。
只有真正的理解了错误目的,能够很清楚的帮助到我们了解孩子做了什么,都是因为他们行为对他们有意义才做的,并不是我们不知道他们的逻辑,就不意味着这种逻辑就不存在。
要掌握这些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对于我们养育孩子有很大的帮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