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讲 中世纪日本文学
对日本不喜,这是骨子中就带着的。今天读日本文学,还是要带着学习谦逊的态度来看,不能有偏见。东方黄种人,日本是个异数,唯日本不没落,还强大如此。看日本产品,是先进发达,没话说,但日本人我总是看不起。日本非常会用中国文化,很快拿过去,立刻变成他们自己的。他们有优点,不能否认。武道精神 ,无论是复仇、侵略、建设,都是一鼓作气,中国没有这股气。
日本的文化源流,始自中世纪。日本古代没有文学,甚至有无文字都成问题。公元284年,中国晋朝,大文人王仁东东渡日本,把《论语》《千字文》传入日本,日本始用汉字、汉文写文章,故中世纪日本完全受中国影响。日本民族起源,据说是秦始皇谋长寿,差徐某人到日本去找长生不老药。徐回说有,担忧龙鱼包围,需要童男童女才能入仙山,于是带去,这是移民,从此便一去不复返。
日本的好处是没有成见,善于模仿,不动声色地模仿,技巧拿到后,知道了,再改一改,就成为自己的了。比如和服。始于汉服,宽袍大袖,但古汉服袖太长,今不合穿,日本人则还是宽袍大袖,截去过大之袖。今和服成世界性时装,而汉家衣冠早已死亡。
比如喝茶。中国讲究茶具,环境士大夫化。可是士大夫没有了,茶则沦为茶馆,卖茶叶蛋。日本却规规矩矩、恭恭敬敬弄成茶道(当然,日本真正懂茶道、行茶道的人也不很多,余皆野狐禅),其实是将茶弄成形上,成为一种礼,对茶这种最有性灵的饮料,保持尊敬,尊敬茶,其实就是尊敬自己。
比如插花。原是中国折枝的看家本领,宋朝院画的尺幅,是折枝的范本。《红楼梦》、《浮生六记》,都写到插花的艺术,不仅用花名贵,蒲草、野莲,甚至荆棘,也能采入,一瓶一缸,随心所欲,插花插到风晴雨露,还将蝴蝶、昆虫缀入花间——这给日本学过去了。中国失传。现在谁懂插花?连中国画家、工艺家的家中也放塑料花。日本人重视花道,甚至开办学校,从一些样本看,插出神来,令人拍案叫绝。
庭院布置,日本独步。其他如空手道、食品、灯笼、纺织品、漆器、竹木器……日本都保持自己的面目,看似轻轻易易,都有用心。中国眼下的所谓民族风格,咬牙切齿,不伦不类。真正理解日本文化的是谁?中国人。
吐槽的是说完了,回到主题。日本的文学也是有的。
第一个时代奈良时代 ,散文有《古事记》,诗歌出《万叶集》。
第二个时代平安朝,太平盛世,豪华,女子多薄命。出小说《源氏物语》,是世界上的大小说,与《红楼梦》《圣西门回忆录》《追忆似水年华》并称四大巨著。但看《源氏物语》全本,终究不如《红楼梦》。
第三个时代镰仓时代 ,有了阳刚的文学,全国重武轻文。之后就进入了黑暗期。
中国唐文化对日本的影响真是触目皆然。世界上再没有两国文化如此交织。但这交织是单向的,只日本学中国,中国不学日本。日本的文化、艺术、生活,都是中国模式。中国自唐以后,宋、元、明、清,照理可向日本取回馈,但一点影子也没有。中国人向来骨子里是藐视日本人,曰:小日本、矮东洋、鬼子、倭奴。其实是吃亏的,早就该向日本文化要求回馈。
到清末,连连派人东渡日本留学,或亡命日本。章太炎、鲁迅、周作人、茅盾、郭沫若、郁达夫,统统到日本,拆穿东洋镜。中国翻译西方文学,多数是从日文转手的。很多名词,如“影响”、“条件”、“经济”(经世济民),等等,是从日文照搬过来的。现在讲日本古代,还看不出日本厉害,讲到十九世纪日本,那就厉害了。
总结下来,有学习之处,也有必须了解的历史,不能带有情绪,不能带有偏见,能学习到好的东西就好。要放低傲慢的姿态,否则落后就会挨打,这是以历史为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