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和大家猜谜玩,以下信息请猜一个人:外星人风清扬又语出惊人,遭遇推迟上市,双十一已如约进账。答案归一了吧?好,猜谜不是重点,重点是刚才我们在使用标签获得信息。仅凭一个标签不容易辨明一个人,但一串串标签汇聚一堂,就可以相视一笑,彼此默契了。想问为什么有标签?谁贴的?有嘛用?
贴标签,自然是为了辨识方便,通常适用于初识,但也可能带来后续因固化而引发的麻烦。市面上的培训课、沙龙活动,破冰阶段都有自我介绍环节。人类智慧汇聚后,当代脱颖而出最优解,是用三个词往自己脑门儿上贴三幅标签,比如职业签、性格签、爱好签。顶着标签的昂贵脑袋瓜子,开始在人群中寻觅同类,进行社群归属认证。刻意而为,效果斐然。
自贴标签常常被忽略或不愿意被提及,人们更热衷于给别人贴标签的干活儿,方便自己使用。信息海量时代,新结识的朋友、事业伙伴、领导、同事、客户等相互关联体,神速分类归集。下回分解提取数据进行分析时,顺应个体习惯,引爆生理反应,开动预沟通模式。第二次话匣子通道就这样开启了。大脑资讯共同体中,存积着闲谈资本,即各路人物集群,方便自行取用。比如今天应景得分享剁手经验,资深买家就洋洋得意,曝光身份于人群中,拉拢同类或结交新人为第一要义,给自己脑门儿上贴好“购物狂”标签,为了标新立异,可以加注形容词:理性、美妆、家电、大牌控等,活灵活现的出挑了。这样大家沟通起来省事省力省心省时,脑筋少转圈,信息已到位,何乐不为?
这个世界处处有标签,贴标签是人类进化的结果。如果没有标签,人们会很茫然,认知会很辛苦。因为看到标签,注意力被别人吸引,或者被震撼,或者被警示,或者被恶心到。无论喜欢与否,人们都做出本能反应。贴人或被贴,都是认知交流手段。有日久泛黄的标签,有根深蒂固的标签,有喜闻乐见的签,有帮人解围的标签,有恶意中伤的标签,有情人眼里出西施的标签,由人所想,任己逍遥。泯然人群或鹤立鸡群,都是一种存在。
贴上的标签也有被揭去的时候,重新认识,深入认知。多年老友、亲密爱人、手足情深,这些关系密切的集团内部,用标签来开玩笑逗乐子罢了。去标签的过程,关系升华,为彼此做出某种程度的认知改变。自己人不玩标签,自己人情深意重,拥抱全方位的个体,给予更多机会欣赏例外。主动去掉别人脑门儿上的标签,底层逻辑是拥抱标签背后真实的个体,不预判,只感受。这样的人,你身边有吗?如果有,好好珍惜。如果没有,我也帮不上忙。
标签终归是小隔阂和微障碍,我们更期待与真实相拥,让心与心碰撞,对自己悦纳,对朋友积极认知,适度影响,包容差异,多元发展,和美融洽相处。我只保留朋友们的名字标签,其他花样标签贴上陌生人的脑门儿。陌生人乐意给我贴啥标签,混不在乎。我只愿自己与个性十足的好友们,携手同游人间,看尽不一样的烟火,感悟幸福,热爱生活,喜乐年华。Janice丝语20201112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