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跟着父母看央视版《三国演义》,对诸葛亮的上知天文下晓地理,神机妙算,料事如神感到深深的敬佩。
大一些,从多种渠道对他有了更深刻的了解,读了他的《出师表》《隆中对》《诫子书》,“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与诸侯”的形象建立起来,他对谁的劝诫都是娓娓道来,不疾不徐,仿佛掌控天下一切命数。
又长大一些,读了易中天先生的《品三国》,发现自己先前心中的诸葛亮是一个小说人物,并非历史中的其人,空城计、火烧赤壁皆与他无关,更不用说带一些神化色彩的借东风和华容道了。
随之,心中一直有的一个疑惑也找到了答案,诸葛亮本已经声名远扬,为何要选择实力最弱的刘备而放弃了孙曹呢?我认为有两点原因:其一,刘备为汉室宗亲,帮助刘备即是恢复汉室,匡扶正义,成则万古流芳,败亦会被世人敬仰,这大概是大多数读书人的追求吧;其二,无论是曹魏还是孙吴皆是谋士如云,诸葛亮的到来最多锦上添花,不会成为最重要、最受瞩目的座上宾,反观投靠刘备,便是雪中送炭,不仅受到礼遇而且还会受到更多的关注,实现自己的抱负。
而现在,我对诸葛亮的感情多了几分惋惜,原因亦是两个。
第一,他身为一朝丞相,能做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确实令人敬佩,可是他做为朝廷的最高长官,凡事都要亲力亲为的原因可能有两个:一是他没有领导才能,但显然历史告诉我们他有才能;那么应该是因为蜀国无人可用。《出师表》中提到的郭攸之、向宠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非常陌生,如果这些人真如诸葛亮所言一般有才能,为何诸葛亮死后不久,蜀汉就灭亡了呢?诸葛亮做为领导者,充当的是伯乐的角色,可是千里马没有找到,他就自己做起了千里马,最终只落得“食不饱力不足”被那些常马和劣马的脚力活活拖垮。
第二,诸葛亮纵有如此才能,也受到了冷落,他是十分孤独的。三顾茅庐是关张二人就表现出了对他的不服气。经过几次火攻,张飞算是认可了诸葛亮,可是真正收服关羽是在华容道,那时离关张被杀也不远了。反观在作品中,一直被诸葛亮“压一头”的周瑜,虽说他嫉贤妒能,但赤壁之战时,他与鲁肃、黄盖、太史慈等人的关系都非常融洽,而诸葛亮时时受到孙吴阵营的排斥。
固然,诸葛亮没有《三国演义》里那般完美,但他亦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纵使他也有缺点,可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他可以流芳百世,必是后人学习的榜样,向他学习优秀的品质,必将使一个人的行为修养有一个极大的提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