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荒地得出的想法。
我们说“这片地是荒地”,并不是说这片地什么都没有,当然,它可能是荒漠的状态,但我们说的荒地不是寸草不生的,甚至可能在某种情况下是欣欣向荣、有各种草和植物的。但是,它是杂乱的。它与荒漠的状态之间的差距,实际上就是有没有水分。
“荒”的本义是杂乱,没有指向。开荒种地就是把杂草去掉,让上面生长的植物有指向性,这是“不荒”。
人类就是通过这种方式,让一块荒地变成了一块庄稼地。
“荒”加上竖心旁,就是“慌”,慌乱,意思其实一样:慌乱的内心不是什么都不想,可能想法特别多,各种念头随起随灭,以至于上头长了什么,你反而说不出来。让你回顾过去一个月干的事情,你整个状态是荒芜的,多,杂,没法形成记忆和指向,就是一堆非结构性的混沌数据组成你自己都不知道的状况。
但是呢,你又操心很多事情——操心就是你的心智不停运转,但这个运转是杂乱没有指向的,除了产生各种非结构性数据,其他都是折磨和困扰你,但过后又回忆不起来的东西。
像是改变一块荒地变成庄稼地一样,如果你在你的心智里面,让它变得有指向性,变得有序。你每天的工作,每天的任务,指向性很强,你知道你自己要做的to do list。上面的每一件事,你都把它做完,这时候你的心就不会慌乱。
每个人都可以是CEO,每个人首先管理的就是自己,让自己气定神闲的过好每一天。让自己的生活过得有序,自然而然你的心就会沉淀,你会从每一天的日子点滴学习中获得更多,才能成长起来。
光知道这一点是不够的,为什么呢?因为你想一想在农民种庄稼的过程中,管理是每一天都要进行的,要不停的发现地里面出现的杂草,你要把它及时拔掉,如果庄稼缺肥料,你必须及时上肥,如果缺水你还要给它灌溉。在这种情况下到了收获的季节,你可能才会有东西可收。
而我们每天的日常生活中,自己的这种自醒必须要时刻警觉。每天要完成的任务,都要完成。让它变成自己的一个习惯,就像每天饿了自己知道去吃饭一样。
这段时间我参加英语背诵营,三天背一篇文章,每天早上起来,第1件事想到的就是,要背课文念英语,目前我已经背到了第35篇文章,现在我能体会到,时间的魔力在我的身上慢慢发生作用,前两天,我发现我听得懂英语原版电影里面的对话了,当时的感觉让我高兴到要飞。这就是时间给我的馈赠,我知道自己一定可以成长到更好。
不管什么时候,把注意力放在自己个人的成长上面,你始终都不会吃亏。每7天写一篇文章也是一样的。我们都用各种各样的“有序”,对抗着这个世界的荒芜。愿我们每个人都能够成为内心丰盈的,活得精彩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