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课堂上,初四的学生有很多让我不解的地方:新课的学习中,让他们自读,充裕时间里读完了,询问读出的问题,只会照本宣科,或者断章取义的搪塞;复习课上,前一节课提纲挈领的梳理完知识结构,到下一节课请他们复述上一节复习内容,还是从一到二,一个一个罗列知识点,不能从宏观架构去回答;最不能忍受的是一方面嫌弃要记忆的内容多,一方面又不能用自己理解性的话表达,或者表达出来的也是不全面,不准确的话,明显是输入不足而输出有误啊。经历了四年的学习, 在阅读能力(输入)、思考能力(加工)和表达能力(输出)三种关键能力上呈现出这样的状态,我真心希望是对科目的偏见导致的不重视,而不是真的能力如此。
从学习过程(认知加工)的角度,阅读、思考和表达能力是学生学习的基本能力、核心能力,其他能力如创新能力、研究能力、设计能力,策划能力等都是建立在其上的,这三种能力是学习乃至人生成功的基础。
1.阅读能力
都听过“不会阅读的学生是潜在的差生”。阅读是看书,但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浏览,看并领会书的内容才是阅读。领会意味着把看到的东西纳入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中去,使其连或一体。而初四学生展现出来的阅读能力,显然是“走马观花”的浏览,或许是网课的后遗症,或许是之前课堂训练的不足,但它直接影响了学习效果和学习效率。
从实际教学来说,九下教材内容讲国际关系和国际形势,与学生生活太远,不容易理解,只能令其反复多次阅读,与之相适应就是少讲,让课堂从以听讲为基础走向以阅读为基础,而教师讲的、教的必须是学生读不懂的。如此来说,学会闭嘴也是一种教学能力。
2.思考能カ
与不会阅读呼应,“不会思考的学生是没有潜力的学生”。思考是一种思维活动,搜狗上说“思考是比较深刻、周到的思维活动。"按照余文森老师的解释思考是“有根据、有条理、有深度的思考”,必须是把问题同已有知识经验相联系,按照问题解决逻辑,寻找出问题本质来的思考。复习中与学生提纲挈领的梳理知识结构,本意是帮助他们思考知识联系,从整体掌握知识,可能过程急于求成或者包办代替,学生压根不明白老师的意图,或者说根本没有思考如何更快更好的掌握知识,还停留在低年级少内容的背诵中,这是思考能力的欠缺培养,也是学习方法的不足。
3.表达能力
“所谓‘表达’指的是,把自己内化了的知识以能够传递给他人的形式来表现的过程,或是由于外化而得以表现的内容。”表达首先意味着学生要有自己的想法、观点或思想、感情(由阅读和思考等活动产生的东西);其次意味着学生能够比较准确、清晰地用自己的语言将其表示出来;再次意味着有人倾听并进行互动和反馈(赞同、反对和纠正等)。简而言之、表达就是用自己的语言说出对问题的认识。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来阐述看法或发表意见,这既是理解的重要标志,也是从理解到创新的关键一步。学生虽然听得懂,却不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来,这说明他们没有真正理解,没有想透彻。所以,必须鼓励学生大胆地用自己的语言阐述自己的认识和想法,这样才能促进他们独立思考,把书本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同时也能暴露他们在理解过程中的认知错误,便于及时纠正。
从心理学角度讲,表达是一种心理需要,是表现欲得以满足和实现的过程。每个人都有表现自我、影响他人的需要,满足学生表达需求,也是推动学习的内在动力。所以,不会表达的学生是没有影响力的学生。这也是必须要激励他们表达的原因吧。
阅读能力、思考能力、表达能力是学生学习的关键能力,也是所有学科学习共同的能力。无论哪一学段,关键能力的培养都是重中之重,虽然越早越好,亡羊补牢也不晚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