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微信首次推出了“看一看”的功能,最开始主要展示已关注公众号和热门文章,扮演热点信息聚合的角色。随后,微信“看一看”多次向”关系链分发“方向迭代,在“精选”之外增加了“好看”这一用户协同筛选功能,而后续的一些小改动甚至引发了微博热议。
微信“看一看”主要迭代动作:
1. 在公众号文章底部将“点赞”改为“好看”,点击“好看”可关联“看一看”栏目。“看一看”由此从过去单一的信息流变为两个Tab,包括承载社交关系的“好看”和“精选”。但这一改动引发了用户关于自我暴露的焦虑。
2. 为减轻用户分享压力,微信把“好看”改为中性的“朋友在看”,同时保留同步关联“看一看”栏目的路径。
3.在”朋友在看“中增添为朋友点赞、评论的功能。
4.上线”查看朋友最近7天在看内容“功能,引发侵犯隐私争议,不久该功能下线。
5. 在“朋友在看”中增添“不看”选项,可选择具体原因,如“不感兴趣”“广告”“色情”“虚假内容”,还可以选择“不看这位朋友的推荐”。
作为微信体系内的信息流产品,“看一看”经常被拿来和今日头条对比。其实,“看一看”的“精选”和“朋友在看”分别代表了内容协同和社交协同两个探索方向,微信近年来一直在探求更精准的内容供给和分发,以应对内容市场的激烈竞争。微信创始人张小龙曾经公开表示,微信在机器分发上遇到了困难,更偏重以用户关系链为基础的社交分发。如果说"看一看—精选”是和今日头条的正面对抗,那么“看一看—朋友在看”就是微信的差异化竞争策略,这对于坐拥10亿日活流量的微信来说,无疑是明智的选择。
1.将内容需求从朋友圈剥离
随着微信好友增多,朋友圈也逐渐从过去的生活分享社区变成了比拼人设和广告聚集的大杂烩。越来越多的用户出于个人形象顾虑,不再愿意在朋友圈轻易分享感兴趣的内容。而“朋友在看”以独立内容社区的形式,将内容需求从朋友圈剥离,重新营造了一个纯粹的内容分享空间。
在“看一看—精选”中,精选内容被归纳到多种个性化标签里,除了基于社交关系的”朋友都在看”标签,微信还会基于用户浏览历史,定向推送关于兴趣偏好的标签内容,如“刘亦菲粉丝都在看”“影视爱好者都在看”“互联网精英都在看”等。
量身打造的兴趣标签在“看一看”栏目中,不仅有热门话题、公众号文章、视频,还包括快手短视频内容。快手的最新版本支持“一键分享到看一看”功能,可见未来“看一看”的内容生态会更加丰富。
快手可一键转发到“看一看”
2.激活关系链的存量价值
在流量红利消失的背景下,如何盘活存量是每一款产品面临的难题,尤其对于社交产品而言,当用户规模足够庞大的时候,关系链就会显得冗杂。大部分微信用户的通讯录里,都躺着不少很少或从未联系的“僵尸好友”,而朋友圈的种种分类可见功能则进一步缩小了用户的日常社交范围。
“看一看”的点赞、评论功能则创造了一个激活关系链的新场景。由于“看一看”并没有分组可见功能,用户可以看到全部好友“在看”的内容,从而找到共同话题,在内容下方可直接参与讨论,激活原本沉睡的关系链。“看一看”的点赞功能则更为微妙,与“为好友朋友圈封面点赞”类似,点赞行为并不能让其他人看到,只是向被点赞的用户隐晦地传达“我在关注你”或“我认可你在看的内容”,为之后更多的互动埋下伏笔。
为你偷偷关心的人点个赞吧3.挖掘公众号的长尾价值
二八定律决定了内容平台上不均衡的热度分布,与业态丰富的短视频相比,公众号生态的马太效应愈演愈烈,海量长尾账号后劲不足。为了充分挖掘长尾价值,以文字为主的公众号也推出了图片、直播、小视频等表现力更强的内容,为长尾账号引流。而“看一看”作为垂直阅读场景和社交分发场景,无疑给优质的长尾内容带来更多曝光机会,从而激励更多内容生产者参与构筑“看一看”的新型流量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