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书电影
不要成为沉默的大多数

不要成为沉默的大多数

作者: 很多银子 | 来源:发表于2018-11-07 11:34 被阅读35次

    1、

    首先声明,这里的“沉默的大多数”并不是指王小波的《沉默的大多数》。王小波的“沉默”是自己选择的,因为他处在充满荒谬言论的文革时代。

    本文的“沉默”是人的一种劣根性,因为自私而造成的袖手旁观。

    这些“沉默的大多数”在选择沉默的时候,总是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但是他们并不总是这么走运。

    2、

    最近的重庆公交车坠江事件,就因为汽车过站这种小事,乘客和司机大打出手,导致方向盘失控,公交车撞穿护栏,掉入长江,造成15人丧生。

    据说中间有两个幸运的乘客提前下车了,因为看到司机和乘客的争吵,觉得不安全。

    他们感知到了危险,却没有站出来制止争吵,或者提醒其他人,只是默默地下车,视车上其他人的生命于不顾。

    我不知道这两个下车的乘客看到这则新闻会有什么感想。但凡还有点良知的话,他们起码会感到内疚吧。

    其实乘客抢司机方向盘并不是头一次,但唯独重庆这次酿成这么大的惨祸。为什么?

    很大的原因,是没有其他乘客出来制止。大家都不约而同地选择沉默,然后只能不约而同地在长江底下永远沉默了。

    微博上有视频显示,其他类似事例中,有乘客一脚把抢方向盘的人踢飞的,也有一把抱住制服他们的,全车人的性命因此得以保全。

    这些挺身而出的人可能平时也是“沉默的大多数”,但是他们知道在什么情况下绝对不可以沉默。

    当你的沉默可能会杀死别人的时候,这意味,也可能会杀死你自己。

    这些在公交车上津津有味看戏的人,永远也想不到,下一秒,死亡之神光顾了他们。

    这些人没有清醒的大脑,没有明辨是非、正确判断局势的能力,他们永远是“沉默的大多数”。

    根据《乌合之众》里的从众心理和民族特性,在一个事件中,大多数人沉默的话,其余人都会沉默。

    但是在危急时刻,群体利益受到威胁的情况下,必须要有人打破静寂,勇敢发声,承担起解救者的责任。

    3、

    韩国电影《熔炉》根据真实事件改编,上映第37天,韩国国会通过了“熔炉法”(性侵害防治修正案),加重了性侵未成年人的罪罚。

    它产生了这么大的影响力,并不是因为电影本身有多华美多有艺术感,而是用艺术包装的真实本身,更加震撼人心。

    当这种真实不再沉默下去,这个世界才会被改变。

    在一所名叫“慈爱学校”的聋哑人学校里,校长、教导主任和一男老师性侵3个未满13岁的学生。他们收买了保安、警察等为他们打掩护。

    大家明明知道身边正在发生如此丑恶的罪行,却充耳不闻,默不吭声,宛如“聋哑人”一般。

    当校长在女厕侵犯学生,被男主听到了声响,保安说“孩子喜欢在女厕所发出奇怪声音,是因为好玩”;

    男老师在办公室殴打学生,其他老师仍安然地改作业、喝茶;

    甚至,孩子们向代表正义的警察报案,警察直接把孩子送回了校长的身边……

    男主把这个惊人发现告诉母亲,母亲面无表情地警告他“你只要专心教好学生,不闻不问,做你自己的事情就行了”。

    在这里,一切正义、人性都已被扭曲,令人作呕的真相被浓雾掩盖。

    天真灿烂的孩子,成为恶魔欲望发泄的对象,没有一个人肯站出来发声。

    他们自以为可以“明哲保身”,但是当罪恶蔓延,整个世界成为大染缸,他们如何确保自己的孩子不会成为恶魔侵犯的对象?

    男主没有沉默。他通过媒体揭发了发生在“慈爱学校”的罪行,并起诉了校长和教导主任等人。

    虽然这些性侵者在电影中没有被判处重罪,但是,最终正义得到了伸张。“熔炉法”的出台,让罪犯得到了应有的惩戒。

    4、

    如果人人都保持缄默,对处在危险边缘的群体袖手旁观,世界会充满丑恶的罪行。

    我们需要有勇敢的人站出来发声,打破沉寂,带领整个集体往光明的地方走。

    我们要有明辨是非的能力,知道什么时候可以沉默,什么时候绝对不可以沉默。

    人有“旁观”的劣根性,本质就是自私。

    但是这种自私必须要屈服于集体利益和正义的一方。

    能够明辨是非、做基本价值判断的人都不该沉默下去。无奈这种人实在很少。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不要成为沉默的大多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vgmx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