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1
“真正有气质的淑女,从不炫耀她所拥有的一切,她从不告诉人她读什么书,去过什么地方,有多少衣裳,买过什么珠宝,因为她没有自卑感。”
这句话不知被多少女人奉为座右铭,严格用来约束自己的行为,每日里心心念念。
如果是在社交软件中往往还能犹豫一下,继续展现自己知性的一面。在发信息之前检查一下措辞的腔调,脑子里想一想“我这么发是不是不大得体”?
你尽管可以优雅地发朋友圈、优雅地旅行、优雅地逛大卖场。。。诸如此类。网上也有大量的教程简单明了地教会一个人如何让一个下里巴人拥有阳春白雪的气质。
我们认真仔细的将做人的优雅贯彻到自己理念甚至是信念里,直到自己成为一个表里如一的人。
2
亦舒是一个香港人,《圆舞》是一个上世纪香港故事。而香港,是仍有贵族阶级存留的另一种精神社会。
所谓的贵族阶级,是一个范围很小的圈子,小说中出现的那些环山面海的白色小别墅、精致的英式下午茶、颇有格调的交际晚宴,是这个圈子习以为常的生活背景。
在这个圈子里,女人可以不去工作也可以不用顾家,男人可以随意做浪荡贵公子,大家可以靠姓氏来交际和联姻,也正因为如此,我在读亦舒的时候常有脱节之感,一时无法理解一些桥段。
亦舒口中的“淑女”,是产自上流阶级家庭的货真价实的淑女,可以设想一下这样的淑女倘若不停开口炫耀自己,实在是格外可笑。
她们的气质,是源于对“贫瘠”的无知,是一种高高在上且心安理得的平静。而真实生活着的我们,如果也出现在她的故事中,不论美貌智慧与否,只会被形容成“祖上三代是农民”的新贵族。
既然如此,为何这句话会在我们的生活中如此适用,如此打动人心呢?原因只有一个:
有人的地方就有伪装,而我们是那么害怕被戳穿。
3
俗话说“人往高处走”,在现有的社会制度里,没有人头顶着爵士的姓氏,我们出发于差不多的起跑线上,奔跑在这个忙碌的世界中,穷尽一生不过是想比别人过得好一点、再好一点。
幸福是如何产生的?通过对比,对比过去的自己,对比身边的朋友,对比一些社会低阶的人,通过自己的优越而获得多巴胺分泌带来的快感。
我们希望别人看见的那个自己,往往是比现在的自己要更美好一点的,我们是为了变成那个样子而在不断地努力着的。
而社交网络的出现,恰到好处地给了自己一个营造自己的机会。在自己小心翼翼、精雕细琢地在上面堆砌心目中理想的自己的时候,有人说对自己说:“你那不是优雅,不过是华丽的虚伪。”
优雅不是讲究,而是一种从容。
真正的优雅不是故作姿态装出来的,而是自内而外散发出的优美气质,内敛而不张扬,端庄而不做作,让人心生敬意。
有一句名言:“一夜之间可以出一个暴发户,但三代也不一定能培养出一位绅士。”是的,绅士不是一夜之间造就的。同样,女人的优雅也是模仿不来、着急不得的事。
4
真正优雅的人,遍历人间沧桑,依旧云淡风清,纵然有过怨气,也早已被消解。所以杨绛写文革往事,用笔清淡,从无一句血泪控诉,真正做到了“哀而不伤、婉而多讽”。
回忆往事,杨绛写道:“常言彩云易散,乌云也何尝能永远占领天空。乌云蔽天的岁月是不堪回首的,可是留在我记忆里不易磨灭的,倒是那一道含蕴着光和热的金边。”
优雅虽能看得见,却摸不着,看得见的是表现出的风度,摸不着的是蕴含着的积淀。一个人的优雅只能是自身修养的结果。优雅源自于澄明的内心,灵魂的雅洁,是一种境界,一种恒久的美丽。
唯有真正从内心变的平和才能慢慢在外在散发出优雅的气质。
一个人看起来很优雅很容易,难的是在没人看到的时候依然从容优雅。
优雅是一种修养,希望我们都有。
慢慢修行路,我们一起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