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深度思考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如何实现自我跃迁——对个人努力的放大

如何实现自我跃迁——对个人努力的放大

作者: 姬灵羽 | 来源:发表于2018-09-06 22:37 被阅读76次

调用知识的能力

互联网时代,电脑信息的存储量已经远远超过大脑皮层的存储量,可以说是完胜人脑,这会让我们产生一种焦虑,因为之前我们都是用记忆的方式来学习的,尤其是我们这帮文科班出生的学生,这会让我们觉得无所适从。

深蓝和阿尔法狗的例子大家都知道,不再赘述。

比焦虑更可怕的是没有意识,在用百度一秒就可背下文言文的时代,还有数不清的人停留在传统的记忆式学习和机械式学习中,以自己在考卷上默写出的答案自豪。

我曾经也是他们中的一员,我每天的学习几乎就是背书的全流程,这可能也是一个文科生的日常。而在今天,这样的学习除了给我们提供一个茶余饭后的谈资,毫无益处。

万维钢《精英日课》中提到,文科生的软技能,也就是独立研究问题的能力,才是我们学习和思考的最终指向。

举个例子,过去的我非常天真,当然天真本身没有错,只是有时候会显得很傻,尤其是当我们自己察觉不到这份天真的当口,最容易被情绪冲昏头脑,做出错误的决定,或者被他人利用。

在这里,我们可以提出问题:

如何管理情绪?

黄金三圈模型初步确定独立思考的流程:

是什么?

首先你得搞清楚情绪的来源,从神经学的角度,你会想到情绪的控制中枢,就像控制记忆的中枢是海马体一样。

说到这里,就牵扯到历史学了,要搞清楚一个事物的发源,你得先了解它在不同的时期的发展历程,弄清楚他的特点,性质,优势和劣势。

为什么

其次你得知道为什么会出现情绪这种机制,任何事物的存在,均有其背后的逻辑。

情绪机制的存在对于人类的进化必有其积极的意义,这就牵涉到了人类学,(这也提醒我们要经常思考日常生活表面现象的深层逻辑。)比如恐高是因为不容易摔死。

怎么做

我们思考的意义在于服务实践。经过前两步的准备工作,我们正式进入解决问题的关键步骤。


为了更好地提升我们的思考效率,我们可以采用对比填补法。

先利用自身的知识和经验,给出自己的思考和答案,利用自己已有的思考模型进行分析,做出初步的解决方案。

然后你可以开始自我调研了。

你可能觉得上面所说的学科和知识太过专业,我什么都不懂,其实根本不用担心。

首先你根据自己的问题,列出几个关键词,进行头脑风暴,利用搜索引擎搜索这些词的定义,在几秒钟之内,得到关于他们的初步了解。

然后找到每个关键词的延伸领域,利用论坛或者社群,找到每个领域的最前沿专家和专业著作,速读之后,找到关于自己问题的重要部分,直接复制粘贴也行,对这些东西进行透彻的理解。

之后将所有领域的理解联合起来,进行综合分析。或者说先用不同领域的认知模型分析,最后尝试将分析结果汇总起来,建立一个新的针对性的模型来制定你的独立的解决方案。

之后,将自己的初步方案和现在的答案进行对比,咨询该领域专家的实践经验(这个可以去专家的提问页面,可能需要付费,或者直接去研读他的学术论文),差缺补漏,切合自身实际和客观环境进行行动验证,最终得到你关于这个问题的最终答案。

在这个过程中,你不需要浪费时间去记忆和存储,这些都交给电脑,你的全部任务就是沉入思考的海洋,用自己的大脑建立冰山一角与水下世界的弱连接和强作用。

这个流程,也作为我大学时代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模式之一,需要在不断的提问和解答中进行快速迭代。

参考书籍:

《跃迁》《未来简史》《你可以做任何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如何实现自我跃迁——对个人努力的放大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vjfg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