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心、上心与无心
——读苗炜小说《烟及巧克力及伤心故事》
印度哲人克里希那穆提曾说过,“人们的日常生活充满着挣扎、痛苦及一闪而逝的快乐。大部分的人活得都相当贫乏空虚,虽然他们拥有许多知识,但还是活得不圆满、不完整、不快乐,并且充满着矛盾。大部分人都经历了巨大的焦虑、寂寞、深沉的沮丧、忧郁和一种生活无意义的感觉。”
昨晚看《今日说法》,节目讲述的又是一个悲惨的寻亲故事。一对原本幸福美满的夫妻,因丈夫外遇而离婚。神魂颠倒、痛苦万分的妻子带着一双儿女回娘家,在长途汽车站不幸弄丢了小儿子,从此三十余年时间,已离婚的夫妻俩各自生命中共同的核心主题就是找回儿子,最终32年后,他们白发苍苍、垂垂老矣时终于美梦成真。
我想,尽管这个人生故事有些残忍,但好歹这对夫妻这么多年通过历尽千辛万苦寻找儿子这件事,给他们的人生赋予了坚如磐石的命定主题,给他们的生命渲染了一层悲壮乃至传奇色彩,使他们不再像很多人平常过的日子那样缺乏明确的目的和意义感,因此内心往往无意识地充满空虚、孤独、焦虑、沮丧和“一种生活无意义的感觉”。
最近有幸阅读了苗炜老师的长篇新作《烟及巧克力及伤心故事》,虽然这本小说的题目让人感觉有点杀马特,但其内容还是非常不错的。苗炜老师的书几乎每本我都看了,我感觉他写的书比较耐读,不玩虚的,读起来很得劲。
在这本小说中,作者描写了北京都市圈生活的几对中产男女的爱恨情仇。有电台主播、月如过万、喜欢约炮的中年男刘棣,以及他的妻子、三流编剧唐娟,还有唐娟的闺蜜倪乐乐。以及刘棣的老同学、早早发财暴富的托尼,还有托尼的前女友杨小诗,以及心理医生吴思齐和他的情人兼同行导师陈旖旎。
作为读者,给我的感觉是这帮人的生活普遍空虚无聊(好像我的生活不空虚无聊一样)。小说主角、电台主播刘棣的最大爱好就是心心念念于诸多“应许之炮”,甚至连跟他一起健身的身材非常臃肿的胖妞罗斯都不放过。他在外边彩旗飘飘,自以为妻子唐娟对他足够宽容和忍耐,实则自打他们进入婚姻围城不久,相互之间就早已腻味了。不动声色的唐娟实则计谋更高一尺,她在长期伏案写作中变得情绪抑郁,刚好借势伪装成抑郁症患者,最终成功逼迫丈夫刘棣离婚且净身出户。估计刘棣还以为自己终于摆脱了一个大包袱,心下且暗自窃喜呢。
而刘棣的老同学、有钱人托尼的人生也过得不像穷人刘棣想象的那么如意。他也因外遇被女友杨小诗狠狠下药报复,狼狈逃离恋爱关系之后,幸运地结识了某富家女,最终与其成亲,修成正果,似乎过得幸福美满。
还有心理医生吴思齐与他的长期情人陈旖旎的关系,他们俩表面上非常和谐亲密,每两周约会一次,但实则本质上把俩人联结在一起的还是肤浅情欲,而非深层次的精神交流乃至灵魂契合。证据之一就是吴思齐有些心里话,宁可去跟患者杨小诗(托尼的前女友)去叙说,也从来没有跟他的情人陈旖旎倾诉过。
在阅读过程中,我感觉书中所塑造的这几对恋人、情人或者夫妻、朋友、同学、闺蜜等,他们之间的关系尽管错综复杂、纷繁纠葛,但其本质上都流于表面。所有人在消费主义文化浪潮洗脑下,都被性欲、情欲、物欲、名利欲等所裹挟,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把他人当成满足自我欲望的工具而已。而他们越是异化与他人的关系,自我异化也就越严重,表现在生活层面就是越会感觉活得孤独、空虚、痛苦和无意义。
就像长期沉溺于约炮、年逾不惑的中年油腻男刘棣,他与人约炮越多,其内心越是空虚迷惘;最终阴差阳错般丢了工作、离了婚,在北京郊区靠给人养狗艰难度日。而他的老同学托尼,因为走运年纪轻轻就发了财,又因为走运幸运地与富家女结了婚,从此幸福地生活在一起。而托尼肯定发自内心地觉得自己找到了幸福,他可能无意纠结自己到底是找到了真金白银还是找到了真爱。
就连以帮助抚慰他人、挽救人类灵魂为职业使命的心理医生吴思齐,他也发自内心地只把患者看做自己的“财源”,与其说他在用自己的专业心理技巧来救助心灵痛苦万分的患者,更不如说他希望患者永远不要“脱钩”,永远在他的诊所治疗下去,以便给他提供源源不断的生活财源。他与长期情人兼导师陈旖旎的关系看似温柔甜蜜、天长地久,但好像也不堪细品;也许他们每两周上床一次的行为就像那些棋友、驴友、牌友、乃至广场舞大妈之间的关系一样,因偶然间的机缘和爱好凑在一起玩一两个小时,平时各过各的、俩不干涉,倒也轻松自在。
作者苗炜在书中好像还比较赞赏刘棣的做派。尽管他生活放荡、精神空虚无聊,但在与妻子唐娟离婚时至少保留了做人的体面,他几乎把全部财产都留给了妻子,自己选择净身走人。不管他这么做是出于缺心眼还是真的心眼实在,比起他的老同学、有钱人托尼对待前女友杨小诗的冷血绝情,穷人刘棣已足够让读者感受到人性的一丝温暖和善意了吧。
日本心理学家加藤谛三先生曾说过,“现代人的心理之所以扭曲,并不是因为单纯的利己主义,而是因为伪装成利他主义的利己主义……现代人的心理之所以扭曲,并不是因为简单的以自我为中心,而是假装成为他人着想的自私自利。”他同时指出,消费文化常常怂恿我们,让我们误以为自己只要具备消费能力及消费手段、消费越多就会越幸福。而我们越是执着于消费文化陷阱,消费情感、消费婚姻、消费他人,越是会活得愈加孤独、空虚、焦灼、痛苦、乃至绝望和无意义。
而我们实则可以反其道而行之,尝试敞开心扉与人为善、与人为乐,与他人之间构建平等尊重、自然美好关系,而非有意识或无意识的工具利用关系。如此一来,也许我们就会有更大概率品尝到真正幸福美好的生活本味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