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教授的《心理抚养》这本书,我在“微信听书”里面听过。但好书需要反复看,只看一遍(听一遍)很快就会忘掉百分之八十的内容。
昨天下午,朱红梅老师作为我们“老梁读书会”的特邀嘉宾,以“微信视频直播”的方式给我们讲解了李玫瑾教授的《心理抚养》,这让我又重新认识到了心理抚养的重要性。
朱老师对心理学很有研究,她的简书里也有非常多的对心理学知识的理解和感悟,让人读过之后受益匪浅!朱老师的分享并非照本宣科,她是在反复阅读之后内化成了自己的东西,这一点很让人佩服!再次感谢朱老师的精彩分享!
朱老师在讲这本书之前,先给出了三个小故事,让我们从心理学的角度想一想,为什么会这样?
三个小故事第1个故事里的小A哭着不愿上幼儿园,我们需要了解孩子不愿上幼儿园的原因,对症下药,方能妥善解决问题。孩子之所以不想上幼儿园,无非有以下三种原因:
1、分离焦虑:与家长分开时间太长,一时适应不了,不愿分开。
2、儿童适应问题:幼儿园里规律多,跟在家的自由自在不一样,孩子较难适应幼儿园生活。
3、交往问题:孩子比较内向,一时融不进其他小朋友的圈子里,感觉自己被交不到朋友。
我们家长要做的就是找到原因,做好心理安抚,帮助孩子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
上幼儿园哭闹问题在我们家是不存在的,不管是大宝,还是二宝,都没有出现过这种状况。特别是二宝,那都是哭着喊着要去上学的主。我想,这应该源于我给他灌输的观念:上幼儿园之前,我经常告诉他幼儿园是一个快乐的地方,可以有很多小朋友一起玩,还可以学习知识。
小恐龙幼儿园我们家有一套《小恐龙幼儿园》的绘本,这是哥哥两岁时买的,两个人都特别喜欢这套绘本,因为这套书,他俩在没上幼儿园之前,都对幼儿园充满了向往!
第2个故事,很明显,是父母心理抚养上的欠缺。孩子从小没有跟父母生活在一起,自然缺乏依恋感,不愿和父母交流。所以,孩子小时候,即便再难,父母还是要跟孩子生活在一起。
第3个故事里的小C脾气暴躁,要么是因为小时候的诉求经常得不到满足,要么是因为家庭成员里有人脾气暴躁,经常性的耳濡目染,自己难免会受其影响,变得暴躁!
朱老师把孩子的成长比喻成一棵树:学习是树叶,兴趣是树枝,独立的人格是树干,亲子关系是树根。
很赞同朱老师的这个比喻,亲子关系是树根,对于一棵树来说,一棵树能长多高大、多粗壮,取决于树根能扎多深,可见亲子关系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有多重要!李玫瑾在研究犯罪心理学时,就发现:好多犯罪分子在小时候过的都不幸福。或者与父母长期分居;或者从小被父母忽略,情感缺失;更有甚者从小遭受家人的打骂虐待……
亲子关系这棵树根长不好,树干、树枝和树叶都将不可能发育良好。很多家长不在乎孩子的感受,只一味追求孩子的学习成绩,殊不知这本就是舍本逐末的事,即便小时候靠父母的打压成绩优异的孩子,长大后也会因为叛逆而导致成绩一落千丈!
人的心理发展四个阶段在这本书里,李玫瑾教授把人的心理发展分为四个阶段。而这四个阶段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呈逐步递进的关系。前面阶段是后面阶段的基础,后面阶段是前面阶段滋养而成的。
孩子在0—3岁,需要父母的情感滋养,这个时期的孩子完全依赖父母的照顾。孩子虽小,但也有情感需求,他们能感受到并分辨出谁对自己好。所以,父母在这一时期要与孩子建立起情感上的依恋关系,让孩子在被爱中健康成长。
只有被爱滋养起来的孩子才会形成健全的性格。这一时期也特别需要父母的言传身教,帮助孩子养成健全的性格。而第三个阶段,能力的培养就需要借助学校的教育来完成。第四阶段自我修养,更多的是要依靠自己来完成了。
总之,一个人如果拥有良好的亲子关系、健全的性格、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健康的心理,一定是生活在一个幸福满满,被爱包围的家庭之中!
感谢朱老师,感谢老梁读书会,感恩遇见阅读,遇见美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