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仪式化的生活?我不知道有哪个专家或哪部著作对这个名词下过定义。我所认为的仪式化生活是,将对自己有利的事情(目标)分解为每日的基本要求,然后严格按照要求执行。譬如,想考研得背英语词汇,百词斩上考研词汇有6287个词汇,那么假如你想3个月90天内学习完这些词汇,那么每日你就得背70个单词,让这种执行力成为每日生活的一部分(仪式)。生活中多点这类有益的“仪式”,百利无一害。
鄙人运动半年,17年1月份至今。简单说下成果,体重145斤降为135斤,脸和肚腩明显小了(照理应爆照,不过实在拍照少,又长的不好看,便罢了)。因我并非刻意减脂,所以体重并没有下降的特别多,不过体型已变的令自己满意。
运动的好处自不必说。心理上来说,运动使人变得开朗,阳光了许多。以前爱揣摩他人,现在基本少揣摩,常思人之优点与难处,人际关系好了许多。从身体上来说,半年来的心肺功能训练,29周岁的我,自觉体能恢复到大学时的阶段,能跑10公里不觉辛苦。从生活习惯,尤其是饮食上,基本不吃猪肉,没应酬的日子里,严格按照“早上吃得好,中午吃的多,晚上吃的少”的原则进食。因了运动的缘故,熬夜相对减少,工作更有干劲,领导同事对自己的印象大为改观。不赘述。
且再谈谈运动的经济成本。健身2年卡2400元,折合日均场馆费用3.3元,每日饮食44.5元(早餐9.5元(坚果3元+鸡蛋1.5元+面包2元+牛奶3元)+午餐20元+晚餐15元(全麦面包5元+水果10元)),往来运动馆交通费用5.5元,运动饮用水4元,每日日常运动费用57.3元,以往不运动日均饮食费用约20元,运动增加的日均开销为37.3元。(义上系厦门市湖里区普通健身馆标准,供参考。)我觉得这一切非常值得。
对于运动的方法,有许多专业的人士及书籍。我的经验尚属初入门,不献丑。运动之路,唯坚持难得。我去运动馆的频率大概5-6次每周,日均班后时间2小时。去的久了,便与场馆工作人员混成熟人脸,会有许多小便利。
开始一件事情,有人引进门非常重要。当然,当然这并非必要性要求。应该有许多自律性很强大的人自学成才。我的运动计划,确实是从同事带我去体验开始的。所以,如果你想开始一件事情,找个伴吧。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我们不必花费太多时间去研究怎么做,如何能将事情做的最好才去开始做。最重要的是,开始行动!
愿诸君能成为更好的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