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外的人

作者: 闵斯 | 来源:发表于2018-09-11 23:41 被阅读0次

故事外的人


书生姓墨名白,墨白,墨怎么可能是白的呢?

书生家住日照,日照是哪里,“窜梁鸿于海曲”的海曲就是这里,偏远荒凉,书生要从这里去济南府赶考。

“儿啊,你父亲走的早,墨家一门,就看你了,这是十两纹银,是咱全部的家当,你拿去作路上的盘缠,包裹里还有馒头,你路上吃。娘一直都盼着你,能为墨家光宗耀祖,咱这就出你一个秀才,娘吃再多苦都愿意。”

“娘~”墨白接过银子,在地上重重磕了三个头,背起行囊,消失在微明的晨曦中,踩过的脚印上,不知是晨露还是墨白流下的泪,一起消失在山林的深处。

书生这一走就是数日,风餐露宿,为了省下盘缠,有时不得不夜宿城隍庙,紧紧捂着胸前的口袋,生怕城隍庙的破落户子和乞丐来寻衅滋事。

又匆匆赶路数日,书生不曾想竟迷失在这深山老林里,几天没有吃的,好不容易沿着河寻得出路上了官道,竟一蹶不振,晕了过去。

“喂,醒醒,你这黑炭头,都睡了一天了怎还不醒?”

书生一睁眼,一个古灵精怪的小丫头出现在床边,竟被书生吓得倒退一步,躲在了小姐身后。

“呀,小姐,他醒了。”小丫头一袭绿衣,甚是可爱。

“小翠,不得无礼。”小姐眉头轻蹙。

小翠转身对书生吐了个舌头,做了个鬼脸。

书生赶忙下床,对小姐行了个礼。“在下墨白,赴济南府赶考,不料迷了路,多谢小姐相救。”

“公子言重了,家父收租,见公子昏迷于路旁,便救了回来,此乃琅琊郡,吾乃琅琊卢家大小姐是也,公子称我馨宁便可。”

“有椒其馨,胡考之宁。馨香安宁,姑娘好名字。”

馨宁莞尔一笑,倒是边上的小翠惊讶地张大了嘴巴,看不出这个白白净净的书生还真有点本事。

“公子先在此歇着吧,休养几日再上路。”大小姐和小丫鬟说完便退了出来。

“小姐,你不会是看上这块黑炭头了吧。”刚救墨白的时候,墨白衣衫褴褛,灰头土脸,可不就是一块黑炭头嘛。

“你这死丫头!”大小姐的脸腾的一下红了,追着小翠,跑出了小院。

夜渐深了,墨白点起烛灯,昏黄的灯光轻拂在有些破旧的书卷上,墨白的脑海闪过白天见到的大小姐,自言自语道:“有椒其馨,胡考之宁。真的是人如其名。”墨白将烧尽的灯芯剪掉,煤油灯似乎更亮了些,墨白摇了摇头,整理了下思绪,对于现在的他来说,考取功名是唯一的期盼,其他的,对他来说,太奢侈了。

第二天一早,墨白收拾好行李,便要跟卢员外道别。推开门,却看到大小姐和小翠站在门外。

“知公子心中焦虑,此去济南府路途遥远,山高水长,爹爹嘱咐我送些盘缠和换洗的衣物给公子,望公子路上珍重。”

“大小姐,银两衣物,愧不敢受,救命之恩,已难相报,待他日墨某若能博取功名,自当来报。”墨白深鞠一躬。

“哼,你这黑炭头,真不识好歹,要不是小姐心善,救你一命,你早在路边喂了豺狼。这衣物里有我家小姐绣的手帕,这一晚都不知被扎了多少下了,你怎的这般无情?”小翠愤愤不平,瞪了书生一眼。

大小姐瞬间羞红了脸,垂下头,拧了小翠一下。墨白也腾的一下子红了脸,不好意思,踌躇半天,接过衣物,支支吾吾道:“那既然小姐有心,衣物我收下了,银两实在愧不敢受。”

“你这书呆子,快收了吧,老爷早去收租了,这都是我家大小姐私下攒的,平时也不见大小姐对谁这般好过。”

“小翠!”大小姐嘤咛一声,很是难为情。书生接过盘缠,沉甸甸的,又深深鞠了一躬:“既然如此,在下墨白暂且收下,待他日自当奉还,墨白身无他物,唯有祖上所传玉简一枚,望小姐收下,如若小姐不收,这些馈赠,墨白愧不敢要。”墨白说完,从腰间解下一枚玉佩,晶莹剔透,刻着一个墨字,这是墨白爷爷传下来的,墨家祖上,也曾风光一时,只是时至今日,没落了。

“公子言重了,馨宁暂为保管,待公子金榜题名,自当相还。”大小姐接过玉佩,目送着墨白消失在官道尽头,此去经年,不知何时能再相见。

墨白踏着夕阳,回头望了望身后渐渐消失的琅琊郡轮廓,自顾自地摇了摇头,最难消受美人恩,美人乡,英雄冢,墨白思忖良久,叹了口气,身上背负的太多,已经无暇顾及儿女私情。


“铛铛铛~”京城一角,几个衙差将告示贴于城门,敲着锣。“新科放榜,公子墨白连中三元!新科放榜,公子墨白,连中三元~~”

“啧啧,真厉害,自太祖以来,这是第二个连中三元的状元吧。”

“那可不,也不知是哪位公子,听说殿试时,在圣前对答如流,文采斐然,龙颜大悦,钦点状元啊。”

人群里议论纷纷,好不热闹。都期盼着一睹状元郎风采。不一会,一匹高头大马,带着红绫,在人群簇拥中,缓缓而过,骏马上坐的正是新科状元——墨白。

“听说圣上亲弟弟——礼亲王,礼贤下士,为庆贺文坛盛世,在府里举办宴席,邀请新科状元过府一叙。能得礼亲王看中,这状元不简单啊,礼亲王可是当今圣上左膀右臂,出了名的贤王啊。”

可是墨白脸上却没有一丝笑容。

新科状元,得蒙圣恩,皇帝赐婚,迎娶礼亲王掌上明珠——明月公主为妻。礼亲王大喜,收拾出一栋宅子,让状元郎暂住。

“公子,公子,刚门外来了个书童,将一锦囊交给公子。”墨白一愣,收起手中的绢帕,拆开锦囊,里面赫然是一枚玉简。墨白疯了似得冲了出去,街上熙熙攘攘,哪里还觅得半分踪迹。

夜深人静,墨白端着烛火坐在庭前,悠悠的烛光映在脸庞,嘴里喃喃道:“馨宁,是你么?”

几个月后,状元大婚,王府张灯结彩。京城外十里坡前,一个略显单薄的身影,依偎在枯树旁,旁边站了一个愤愤的小丫头。“哼,小姐,权当咱们瞎了眼,我们走。”

……


三年后,墨白一路青云直上,成为王爷左膀右臂。

一日雨夜,墨白站在宫墙上,宫城的侍卫匆匆而过。这一夜,宫墙外,喊杀声不绝于耳,直到天明,宫外响了三声炮响,墨白的心才安稳,这是商定的信号,如若内卫除得叛党,鸣炮三声。

翌日清晨,张贴皇榜:“礼亲王结党营私,内勾外联,图谋不轨,计谋败露,愧对圣恩,在王府服毒自尽。”

三日前,御书房。“微臣墨白,参见圣上。三年经营,不负圣望,现已搜得证据,礼亲王不臣之心,昭然若揭。”皇上并没有看证据,摆了摆手,示意墨白起身。“朕还记得三年前,招你来御书房,朕观你文章激昂,定是胸中沟壑万千。朕果然没看错,礼亲王势大,又善于经营民心,朕不得已委屈你三年。”

墨白叩首,久久没有抬头,他还记得三年前王爷笑呵呵对他说:“孤王知你家中尚有老母,行动不便,已派人就近安养,你可放心侍奉本王。另外听说有人送你玉简,莫不是还有牵挂,一并告诉本王,孤王给你善后。”

……

京城很快又恢复了往日的繁荣喧嚣,王爷削除爵位,服毒自尽。皇上励精图治,肃清余毒。只是那日御书房出来后,便没人再见过墨白,就如同三年前墨白进京前一样,仿佛不曾有过此人。曾有言官进言墨白乃王爷党羽应当缉拿,却被圣上呵斥,此事便无人再提。

琅琊郡外,一个白净书生跟在小丫头身后,走的气喘吁吁。小丫头一袭绿衣,叉着腰甚是可爱:“我家小姐说了,看你白白净净,还有几分文采,便留你做个伴读书童吧。”

小姐噗嗤一笑,被小丫头逗乐了,书生上前,作揖道:“在下墨尘,莫忆前尘。今日得随小姐左右,无以相赠,三年前得友人馈赠玉简一枚,献给小姐,此生定当不负。”

小姐莞尔一笑,接过玉简。“看你文采斐然,便给我写个故事吧,我要做那故事外的人……”

书生哑然,轻轻喃道:“可是要在那十里坡前,做一个故事外的人?”

END.

相关文章

  • 故事外的人

    故事外的人 书生姓墨名白,墨白,墨怎么可能是白的呢? 书生家住日照,日照是哪里,“窜梁鸿于海曲”的海曲就是这里,偏...

  • 故事外的人

    作者:鹿夏 从前有间客栈,爱热闹的世人叫它“江湖”,几十年岁月的烟尘熏黄了客栈的招牌。有一天,新来了一位说书先生,...

  • 故事外的人

    电影首映日当天,我戴着口罩和鸭舌帽,坐在陌生人群中间,望着屏幕上播放的我的青春,黯然伤神。 没能成为儿时希冀的那个...

  • 故事

    故事外的人, 围着城, 却进不了门。 故事里的人, 把着门, 不留一道痕。 听故事的人, 倾着耳, 心里乱了...

  • 都在故事里

    其实每个人都和故事有关。 有的人在故事外冷眼旁观; 有的人在故事里痛苦不以; 走的人在故事结束一笑而过; 有的人在...

  • 故事外

    故事外 那是十几年前的事了。 记忆中的她是条不折不扣的书虫,毫不吝惜地将大把的青春交付...

  • 故事外

    故事中的人, 不会永远活在故事里。 他们的命运如何, 我想, 不应该由书写者给出答案。 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有自己...

  • 一个会把当天的聊天删除的人 一定是个有故事的人 故事内抑或故事外 或者皆而有之 这个故事存在于故事内 删除 意味着...

  • 故事中的爱情 爱情外的人

    很多人说真爱难得,所以才会被人写成诗,写成歌,写成书,拍成电视,拍成电影;因为每个人都渴求、渴望。 但在我们家,看...

  • 《乖,摸摸头》——故事的人在流浪,故事外的人在歌唱

    无疑,冰叔用最朴实的写法将一个个温暖人心的真实故事呈现在我们面前。一个个有血有肉有灵魂的故事,一座丽江小镇,一壶清...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故事外的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vmsg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