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老妈讲了一点突破其认知的事,原因是,她又不知不觉地谈起了婚嫁。在农村,邻里亲朋之间,孩子小就比成绩,孩子大就比事业。婚姻则顺其自然,从高中毕业就开始念叨,每年都念几句,念着念着说不定就成了,说是不逼婚,但这不知不觉的说两句,听到耳里就不是味儿了。
今儿给老妈讲一点“外面“,省得她老提,我是这样想的,于是讲了一些同性的例子,她反应很大,捂着嘴,一脸不可思议,偏把同性的爱情理解成只是性格上的合得来,,我讲不懂,也不敢讲太深,只说“外面“的生活很丰富,三四十岁结婚不算晚,不要在我面前老提这些事,尽管我明白这事是挡不住的,男大当婚,女大当嫁是在这扎根的思想。
但我其实想的是文化的变迁对她们的造成的伤害,在中国,有多少沉浸在旧时代幻影中的人,迟迟无法与“外面“接轨,作为一个从农村走出来的大学生,夹在两种思想与文化之间,说不出的难受,一方面负担着家人的期待,一方面收到现代化的教育,个性与独立,欲要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当然,我不认为这是我一个人的特例,我只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在普通的农村大学生。
比起贫富差距更残忍的是思想的差距,意识的差距,就如贵族与平民,这里还愁着柴米油盐,“外面“却是人人都想插上一双自由飞翔的翅膀。
旧农村,这个被一直忽视的群体,网络上没有它的声音,生活中没有它的足迹,它啊,一直都是默默无闻的,它发不出自己的声音!他们有的刚刚学会上网,在新文化的冲击中迷失了方向,他们有的刚过上好日子,却永远改不了旧时的习惯,他们有的操着传统行业,并感叹着一年不如一年,他们的前头,是那一部分先发展起来的和接受过现代化教育的新时代的人在经济和思想上的绝对优势,他们的后面,是即将消亡的旧文化的无底深渊死死逼迫,他们也想过改变,没有资本,没有知识,没有人脉,走出去了只能是农民工,工资低亦缺少关爱与尊重。没出去的也在家挣扎着,其实他们是容易满足的,只要没什么大灾大难,收成可观,付出的劳动有着配得上的收获,剩下的就是全心全意的培养一个有出息的“新时代后辈“了。
他们是在网络时代门前徘徊的幼儿,受传统的束缚,又被迫接受外来的冲击。他们是落后的一批人,都说中国发展有多快,但在我眼里它的落后从来都未曾改变,它只是一直被掩盖,并且掩盖的越来越好,网络越发达,这里就越孤寂,没有人尝试去改变这一群体,去引导他们,让他们享受新时代的种种福利,所有人都选择性的忘记他们,等着时间把他们埋葬,为发展的新中国彻底抹除落后的痕迹。
Ps:文章由于阅历较浅,描述的也许与现实有所偏差甚至偏激,但这是根据我目前的处境与经历所收获的想法与认知。
1.传统文化(如男大当婚,女大当嫁,比孩子等)并没有在城市消亡。
2.“外面“的生活也有各自的难处,并不是每个人都在追求自己的生活,这只是当代年轻人的一种想法。
3.也许一直有人在为他们努力,只是我一直没有遇到。
......
还有很多缺陷,望读者多多指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