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几天在家,跟小丫头聊她学习的事情,我问她现在学习最怕的是什么功课。
小家伙苦着脸跟我说,她最不喜欢的就是写作文了,每次在家里写作文,总是在书桌前一坐就是一天,还不一定能写出满意的作文来。
我很好奇,问她这是为什么呢?
她说,不知道写什么好,在桌前做半天脑子里都还是空的,然后越想就越纠结。
这个我倒是可以理解,小朋友社会经历少,对这个世界没有太深刻的感受,加上阅读量也不多,所以脑子里素材少,这也是正常的。但是这个年纪的小丫头,正是想象力丰富的时候,照理说也不应该什么都写不出来的啊。
小丫头接着又跟我说,每次写完给爷爷看,接着又是被爷爷一顿数落,这不行那不好的,刚刚写出来一点东西,心里那点快乐的小火苗一下子就又熄灭了,就跟当头被一盆凉水浇下来似的,心里哇凉哇凉的。
然后痛苦的修改过程就开始了,照着爷爷的要求,修改完一遍,被打回来重改,然后再给爷爷看,再修改,却永远都达不到爷爷满意的程度。
听着小家伙的描述,我怎么感觉是在跟杂志社的编辑投稿时候似的,一遍一遍被打回来重新修改,直到让编辑满意为止。不同的是,给编辑改稿那弄成了还有稿费补偿,可是小家伙这修改完了,却是一点奖励都没有的。
于是这过程当然就变成了煎熬,仿佛每一分钟都是在热锅上的蚂蚁,心里的焦虑、不满、难受等等负面情绪,让写作生生变成了一件痛苦的事情。
我终于明白,这孩子为什么在写作文的时候会有这种条件反射一样的拖延了,就算是成年人,在做一件让自己痛苦的事情的时候,也一定会有这样磨洋工的表现的。
在跟小丫头的对话中,我似乎发现了问题的根源,也大概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我跟小丫头说,这次写作文咱们不给爷爷看了,就按照你自己的想法写,想写什么写什么,我们绝不干涉,然后让老师来评价你的作文写得到底怎么样。
要求当然也还是有的,唯一的要求就是时间,必须在约定的时间内完成。
小丫头愉快的接受了这个条件,屁颠屁颠去写了。果然,一个多小时,她就完成了这篇作文,我们也按照约定没有过问她写得究竟怎么样。
等到假期过后开学了,作文被交给了老师,小丫头跟我说,结果老师表扬了她,说这是她最近写得最好的一篇作文。
我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很是为小丫头高兴了好几分钟。我相信几次这样下来,她会逐渐改变对作文的反感,如果合理引导,甚至还可以培养起对写作的兴趣来。

后来我在反思,为什么小丫头前后有这样的变化,让她修改写好作文,也是因为爱她。给她自由,让她自己发挥,也是因为爱她。两种方式,竟然会有这么大的反差,这是为什么呢?
我们把自己的意志加注在小丫头身上,让她跟着自己的要求去修改,我们以为这是为了让她把文章写得更好,但是从另外一种意义上说,是在让她的文章变成我们写的,这也许并不是小丫头想要表达的东西。
言为心声,我们用自以为是的方式,让小丫头去表达她心里不认同的东西,起到的作用恰恰是相反的,还打击了她的积极性,对写作形成了反感。
相反,放手给她自由,让她放飞自己的思想,去把她心中的东西表达出来,这种直抒胸臆宣泄出来的情感,却能让她酣畅淋漓地把文章写好。
这种积极主动的心态去做事情,当然可以充分调动她的所有感官和能力,最终完成让她满意的东西,这种自信心是可以通过文字来传递的,所以老师也给出了相应的反应,给了她肯定和表扬。
这让我想起了在公司的运行中,领导要是管太细,反而会制约下属的主动性,反正事情都是领导安排好了,他们只要跟着做就行,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最终领导被累死,事情也没有做圆满。
反而是懂得放手的领导,把事情交给下属去完成,他只要控制好大方向和完成的时间节点,让下属自己发挥聪明才智,事情也因此完成得漂漂亮亮的。
我们常常说,严是爱,宽是害。但是所谓的严格,也是要看场合和度的,有时候,适当的放手,反而可以起到更好的效果,这也是爱的表达方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