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作家龙应台在她的文章《幼稚园大学》里提到这样一个故事:一天,一个泪眼汪汪的女大学生在半路拦了她的车子,说另一个同学扭伤了脚踝,问能否搭她的车下山回台北,并说前面拦了三辆车都不肯帮忙。于是泪眼汪汪的女学生扶着另一个泪眼汪汪的女学生,一跛一跛地进了她的车子。接下来在短短几分钟的下山车程中,后座的这两个学生拼命掉眼泪、吸鼻涕。受伤的哭,因为脚疼,想妈妈;没受伤的也哭,因为她不知道如何处理这个情况。本来一件小事不值得提及,但是当看到她们两个哭成一团时,龙应台惊异不已,甚至有些不能理解。她说:“事实上,这个‘惊天动地’的情况,只需要两通电话就能解决:第一通打给校医,第二通打给计程车行,如此而已。”扭伤脚踝、打不到车,这些算不上有多难的事情,竟然让身为大学生的她们不知所措,乃至哭作一团。龙应台感叹道:“她们今年20岁,正在接受高等的大学教育。但她们独立处事的能力,还不到五岁。”一个大学生的处事能力还不及小学生的水平,只能说明在父母大包大揽下,她们的独立性很差。
前一段等公交车时,遇到同小区的一位一直全职妈妈,正好她也去接孩子,就聊了几句。她开心地告诉我,熟人给她介绍了份工作,虽然工资不太高但比较自由,下午可以准点接孩子,而且有事请假什么的也不扣钱……听她这么一说,确实挺不错的,毕竟像这样兼顾接送孩子的工作并不容易找到。 “挺合适的,孩子中午去小饭桌,你就可以上班了。”我为她开心。几天后又碰到她,问及她上班的情况,才知道她并没有去,因为孩子不愿意在学校食堂吃饭,她很无奈。“为什么孩子不愿意去呢?我记得上学期你家儿子不是还吵着要跟同学吃食堂吗?” “哎,别提了。上学期确实很想去。当时刚刚上小学我怕他不适应,也担心他吃不好、睡不好,还担心大点的孩子欺负他,担忧太多。现在想让他去,孩子反而不想去了,说没有妈妈在身边怕被大孩子欺负。”同样身为妈妈的我,听后禁不住暗自感慨。孩子有这样的担心,都是妈妈平时的过度保护所致。父母剥夺了孩子独立去交际和处理事情的机会,也让孩子慢慢失去了独立生活的能力。
一直被父母“抱”着长大的孩子,即使父母后来放手了,他们也不会自己走路。在孩子的成长中,父母如果学不会及时放手,那么,扼杀掉的不仅仅是孩子面对难题的那份吃苦坚韧,更重要的是孩子学习的能力和自信。
著名教育专家陶行知有一句名言,我儿子在一年级时课本里要求背诵: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人靠天靠祖上,不算是好汉。
不论哪个年代,一个人他不够优秀没关系,但一定要能够独自生活,有最起码的谋生能力。然而,那些被抱着长大的孩子,终将学不会独自走路,或者即便能摆脱父母这根长期依靠的“拐杖”,也是摇摇晃晃,行走不稳。所以,出于对孩子真正的爱和保护,父母该放手时就要果断放手!
北大幼儿园早教箴言《放手》里说:
放手,不等于不关心,只是我不能代替别人做事。
放手,不等于从此不管,而是明白我不该控制他人。
放手,就是不要提供所有的答案,让别人从结果中学习。
放手,就是不再试图改变,或者被他人因我只能改变自己。
放手,就是关心而非操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