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应该知道,《大学》里开篇一句:“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每个人对一件事物都会有不同的看法,除非条件限制到一定的程度,才会达成基本的共识。这里我来说说我对以上《大学》一句的了解。
•「明明德」者:德者,仁义之上。既然入了大学,就要对自己有更高的要求,以前的学育(学习教育)是为了让你有“仁义”的根基。那么何为“仁义”、何为“德”──我的想法是: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环境,当然会有不同的表现,这里不更加分析,关注点挪到:“明了你以前所学,继而达成明了了”。
•「在亲民」者:学者,自古就与社会有一定的距离,特别是古代士、民的阶层分明。在如今来说,「亲民」就是了解不同的人群、包括但不限于你的同学、你的家庭、你的朋友……也许更关键的在于你以后工作要服务的社会对象,为人民服务、为同时代的人而思考🤔。
•「止于至善」者:「止」者,非无。当你的学识越多、眼界越开阔,越要有一个自我设限的“标杆”,否则你就会迷失在你所了解的东西中。古人云:「至善」。对于有的人来说,止于至乐、有的人止于传统、有的人止于志向、有的人止于朋友……当然,还有的人放纵无抑、自暴自弃。总而言之,大学不是让你囿于过去、也不是让你对天下万物浅尝辄止,而是有自己的新思想与意志,然后有一个统领全局的目地居中管辖。
•粗鄙浅见,谢绝转载。当然以后会有的,这只是一时的文案。
(另:略有见解,敬请不吝赐教,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