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中下属如何帮领导化 解尴尬?
先来看《论语·述而篇》中记载的一个故事:
陈司败问:“昭公知礼乎?”孔子曰:“知礼!”孔子退,揖巫马期而进之,曰:“吾闻君子不党,君子亦党乎?君取于吴,为同姓,谓之吴孟子。君而知礼,孰不知礼?”巫马期以告。子曰:“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
故事背景是鲁国的国君鲁昭公娶了吴国一女子,而鲁国与吴国同为周文王之后,都姓姬,属同宗同姓,这在古时候不允许通婚的。而鲁昭公为了遮掩,不管自己的老婆叫吴姬,而是叫吴孟子。
这是被天下耻笑的事,当时孔子受聘于陈国做官,有一天陈国大司寇陈司败故意问孔子:“鲁昭公懂礼吗?”孔子明知道他意有所指,这个问题怎么回答都是错。
但孔子身为鲁国臣子,怎么能公开辱了自己国君的名声呢?那样是不符合君臣礼仪的。所以孔子只好硬着头皮说:“知礼。”这是在为国君掩过。可孔子又是礼仪的制定和推广者,这样做明显是赞同了鲁昭公的错,也是不合礼仪的。
.孔子走后,陈司败与巫马期讨论此事说:“鲁昭公这事办得不对呀!孔子这么说也是不对的。”巫马期把这些话转告了孔子。这时孔子的回答就很高明了,没有讨论事情的对错,而是巧妙地说:“我可真是幸运啊,只要一有错,就有人会告诉我。”
这句话一来没有议论鲁昭公的对与错,也没有解释当时为什么会那样说,避免了间接地说出有辱国君的言论。
二来,认错态度非常好,没有找理由、找借口,不推卸责任,勇于承担责任和错误。
另外,还把认错拔到了非常高的境界,叫“闻过则喜”。普通人被人指责犯了错误,要么羞愧难当,要么忙于解释,或者找借口找理由推卸责任,甚至可能会恼羞成怒。但孔子完全没有,而是展现了非常开心的样子,开心自己没有错过一个改过提升的机会,这就是圣人的境界啊!
其实,在当今职场中,情 商不高的人不在少数,所以令人尴尬的场景并不少。那么总结一下就是:
当领导被问到尴尬问题的时候,zui 好的解决方法就是当下属的接过话头,替领导“背个锅”,若被质疑或指责,再巧妙地把话题引到自己身上。主动承认错误,把锅背到底,同时感激对方指出自己的错误,大赞对方英明睿智,对方被夸赞之后,自然也不好意思再揪着之前的话题再起话头,如此尴尬可解。
下属若能机智地替领导背锅解围,懂人情世故的领导怎么会不领情呢?这时,若领导急于还人情,不如推脱掉,就让他欠着你一个人情,千万别表现得急功近利,这样做的好处自然无需多言,懂得都懂。
每日抄书经典,分享读书感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