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信息爆炸、竞争激烈的全球化时代,谁的体力充沛,专注力和意志力强,在竞争中胜出的概率就会大大提高。
要做到这些,不做精力管理和规划,一切都是空谈。
体能是精力充沛的基础,也是精力管理中最基本的燃料。
为什么有些人可以精力充沛地忙活到深夜,而很多人到了下午就很累呢?
可以理解为容易很累的人的精力电池容量只有两千毫安,一天得充两次电,而精力充沛的人的精力电池容量是六千毫安,大屏玩游戏一天一充。
持续的运动,能让你的电池容量变大。
为什么要动?或许有人说生命在于静止啊。
比如乌龟一动不动活得最长。
其实乌龟一动不动活得很长,是因为乌龟的祖先也一动不动。而人的祖先跟乌龟不一样,我们的祖先是天天要运动的。
哈佛大学人类进化学家Daniel Lieberman在他的名著《人体的故事》里提到,人在一百万年的进化过程中,大多数时候都需要走、跑、跳,需要推、拉、挑。
世界卫生组织针对18岁至65岁的成年人给出的推荐是, 每周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
也就是每天如果半小时运动的话,一周要五天。
所谓有氧运动,是指主要以有氧代谢提供运动中所需能量的运动方式。运动负荷与耗氧量呈线性关系。
常见的有氧运动有游泳、慢跑、瑜伽、骑自行车、跳健身舞、做韵律操等。
有氧运动的特点是强度低、有节奏、不中断和持续时间长。
同举重、赛跑、跳高、跳远,投掷等具有爆发性的非有氧运动相比较,有氧运动,是一种恒常运动,是持续5分钟以上还有余力的运动。
如果你要达到最优的健康的效果,需要300分钟,也就是每天一个小时,每周五天。 这个数量对于达到我们精力管理的目标是非常合适的。
美国运动医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Sports Medicine,缩写为ACSM)提出健康体适能原则。
所谓健康体适能,就是指一个人每天有足够的精力完成工作和学习任务而不疲劳,并有余力享受休闲活动,还能应付突发状况的身体能力。
我们精力管理的目的不就于此嘛。
所以可以安排起来了,制定一个你要精力达到最优的运动清单。
怎么样在繁忙的工作中养成运动的习惯呢?
第一,要找到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
之前很喜欢打羽毛球,但是因为要去固定场馆,没法兼顾照顾何花何马,所以我也就放弃了。
现在选择在家里练习瑜伽,上个月开始在家里跳绳,实现了一边照顾娃,一边运动健身。
第二,要设置具体的目标,并且建立反馈机制。
每天10分钟冥想,跳绳500个。这是我的最小可衡量的目标。
因为刚刚开始跳绳,暂时无法完成一定量的时间,但是我想先把这个优秀的习惯建立起来,让自己先跳出舒适区,然后再增加时间和数量,届时开启定速巡航模式。
《精力管理》书中就说:更高效的方法是尽快建立积极的仪式习惯,抵消主动意愿和自律的局限——因为习惯是自发产生的,不需要消耗意志的精力。
第三,要学会利用碎片时间见缝插针地进行运动。
间歇性训练可以增大精力的容量,使身体可以承担更多压力,并且更加高效地恢复。
推荐一个很受工作蛮忙的白领、CEO追捧的一项运动——High—Intensity Interval Training,简称HIIT,即高强度间歇性训练,不仅可以见缝插针地进行锻炼心肺功能,即便是结束运动,还在不停燃脂,可谓是优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