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守望

1、
教室里,老师正在上课,一向学习认真的小婉破天荒地趴在桌上,她的头深埋在臂弯里,一头短发把她的面部遮盖得严严实实,只有她身边的同学才能听到她尽量压抑着的抽咽声。
2、
这孩子一向温柔恬静、懂事好学,深得任课教师的喜欢。可能对一类学校的老师来说,学生懂事好学实在是太正常不过的事,但对于小婉所在的二类学校的老师来说,遇到懂事好学的学生,着实是人生幸事。
因为喜欢,各科老师对这孩子关注、了解得自然多一些。
那一年,小婉还没上幼儿园,她妈妈偶遇自己的“真爱”,毅然决然地放下一切——包括自己的双亲、婚姻,还有小婉,和“真爱”远赴他乡,从此音信皆无。
小婉的父亲遭遇突发变故,悲痛欲绝。然后擦干眼泪,收拾心情,很快走进了新一轮的婚姻生活,一个三口之家再次形成,只是那个孩子是小婉同父异母的弟弟。
小婉不属于那里,那个家没有她的空间——在那个三室的房子里面,爸爸和新妈妈一室,小弟弟一室,另一室是书房。就算在奶奶家,小婉也能感受到父亲偶尔瞥她的那一眼里满满的嫌弃。
还好,爷爷奶奶对这个孙女视为珍宝,心疼至极,越心疼小婉就越恨她妈妈。小婉从小到大,听到的不是老两口给她讲的画报,就是他俩说的她妈妈的各种不好。常常是这种情形,老两口说着说着,脾气上来了,言语也开始比较粗暴。
妈妈离开时小婉还不怎么记事,可在爷爷奶奶日久天长持之以恒的赋予激烈情绪的语言的反复强化下,她打心眼里憎恶自己的妈妈,当然也不喜欢爸爸的三口之家。
内心里,她常常觉得自己是一个父母尚在人世的孤儿。
小婉慢慢地摸索出让耳朵清静的办法,那就是对爷爷奶奶说“我去学习了。”然后老两口就会自动住口,他们也喜欢看到孙女努力学习的样子。
3、
随着年龄一点点增大,她的内心里又复杂起来。只要爷爷奶奶一提她的妈妈,她感觉就像他们在打她的脸一样,同时自己的自尊心也化为齑粉。
也许是因为在这个家庭里,只有自己身上流动着母亲的一半血液吧。
今天中午吃饭时,爷爷奶奶再次数落起她妈妈的不好,她终于没忍住,一改往日的温和恬静,第一次和老两口声嘶力竭地喊:“不要再说了!不要再说了!!”
然后饭也没吃,回到自己的屋里一直在哭。
如果有可能,她多想换一个人做她的妈妈。可是,不能。
如果有可能,她多想妈妈不在的日子,爸爸给她一份支撑。可是,也不能。
爷爷奶奶爱她,但也是爱她的爷爷奶奶无数遍的重复她的妈妈有多么不好。这种语言的暴力碾压她的心,仿佛停止了跳动。慢慢地她变成了双面人,内心就算是狂风暴雨掀起了惊涛骇浪,面容上还是淡淡一笑、温和恬静。
4、
也许是长时间的压抑,才有了这次火山般的爆发。也许是随着年龄增长,自我意识开始觉醒。
嚷完之后,小婉也因自己的声调惊呆了,她这才意识到爷爷奶奶对她这种态度的惊讶程度,然后看到他们的眼泪慢慢滑落。于是她赶紧逃回自己的房间,瞬间骇然想到,如果哪一天爷爷奶奶走了,她真成了彻彻底底没有家的人了。
下午上学前,她没有按惯例和爷爷奶奶说再见,就像逃亡一样离开了家……
5、
哪一天小婉长到足够大,认识到母亲和她是独立的个体,就算没有享受到足够的母爱,也不会因为他人数落母亲自己就感觉脸上蒙羞。
哪一天小婉长到足够大,认识到父亲也有他做人的局限,他会爱屋及乌、同样也会恨屋及乌,然后自己做到让上一辈的爱恨纠葛就止于那一代人吧。同时郑重地告诉他,作为父亲的他同样没有尽到父亲的责任。
哪一天小婉长到足够大,认识到祖辈的抚养需要感恩,但这不等于他们就可以用言语暴力伤害年幼的她。也许这次的爆发就是小婉情感上的独立宣言。毕竟“每个人都应当在照顾自己和关心他人的情感之间找到平衡。”
哪一天小婉长到足够大,能够直面原生家庭父母的抛弃离开、漠不关心、言语伤害……然后淡淡一笑,轻装前行,这样才能寻觅到有限生命中自己本来可以拥有的那些美好。
为了这个世界少一些像小婉这样的父母尚在人世的孤儿,强烈推荐苏珊·福沃德和克雷格·巴克合著的《中毒的爱》一书,请天下父母尽量用正确的姿势好好爱孩子吧。
像小婉这类的孤儿,也可以尝试用书中方法来治愈父母对自己的束缚、冷漠、虐待等伤害,最终摆脱“中毒的爱”,重塑全新的自己。
救救孩子。

网友评论